2013-12-25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愛晚工程領導小組組長周鐵農出席會議并發言,左為愛晚工程領導小組副組長徐瑞新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投入到養老社區開發建設的社會力量越來越多。在《國務院關于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之后,這一趨勢將更加明顯。那么怎樣才能使養老產業實至名歸,真正促進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呢?在12月22日召開的愛晚工程年度會議上,與會的領導、專家、社會組織及愛晚工程的參與企業代表達成了共識:養老產業是一個完整的服務鏈,產品和服務要捆綁在一起。
服務體系是核心競爭力
2013年11月18日,世紀愛晚投資有限公司與綠地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組建愛晚綠城投資有限公司,綠城等同為愛晚工程的一員,為愛晚工程的養老社區開發增添了新的完整服務鏈模式:學院式養老模式。
綠城學院式養老模式認為,“養老”之核心在于“養”,開發推廣養老社區,核心競爭力在于服務體系,服務體系建設應先于園區開發,建設研發與運營研發要同步。2011年1月,綠城集團專門成立養老服務運營公司——綠城頤樂教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頤樂公司從頤樂學院的辦學工作開始切入,聯手杭州師范大學等專業團隊,已逐步研發出一套完整的頤樂生活服務體系,服務于所有“學院式養老”社區。
頤樂學院以學校的組織形式,構成園區內老年人的日常組織形態,開展適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類活動,從而構建一種嶄新的老年生活模式。
這一模式由頤、樂、學、為四大版塊組成。“頤”是指精心設計健康管理、醫療護理服務體系;“樂”是指精心設計符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娛樂活動,每天、每周、每月、每年層出不窮;“學”是用學校的組織形式,重新規劃老年人的退休生活;“為”是指利用園區內外多種途徑,幫助老年人發揮余熱,重回社會。
將服務系統向整個城市輻射
對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視并不只綠城一家,呼和浩特愛晚中心的建設同樣遵循了這一原則。
該中心的代表呂斌在會議上旗幟鮮明地表示:讓養老產業實至名歸,必須把服務做好。
該中心的硬件建設在2013年年底已經完備,但并沒有入住開業,原因就在于缺少軟件——服務,他們希望用半年的時間打造服務體系,在未來建設一套四級聯動、統籌管理、專業化、信息化的運營模式,不僅服務于自身,更向整個城市輻射。
呂斌指出,四級有兩層含義。第一種四級是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協調、養老中心實施、家庭雙向互動;第二種四級是愛晚中心、養老院所、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居家四級。
呂斌強調,呼和浩特愛晚中心的目標是通過建設統一的呼叫號碼,以信息平臺為支持,將愛晚中心、社區機構、居家養老依次鏈接,雙向互動,通過信息收集、協調配置養老資源,深度整合服務信息,構建全方位信息化養老服務模式。
讓養老服務與相關領域互動發展
像綠城這樣的合作機構、呼和浩特這樣的地方中心,在愛晚工程中還有很多,海南興隆、江蘇常州、四川成都、河北香河等愛晚中心也分享了各自的經驗。
據世紀愛晚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孫繼惠介紹,目前愛晚工程已經形成了愛晚工程領導小組、愛晚工程國開行金融協調領導小組、愛晚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社會養老工作委員會、愛晚專家工作委員會五大平臺。依托五大平臺,目前已在全國各地發展形成了20個愛晚中心,工作內容已不僅僅是養老產業,而是涉及到服務、金融、科技、文化、院校教育、公益、國際業務等多個領域。
養老產業方面,首都愛晚生命科學城已進入具體實施規劃建設階段,即將正式啟動;金融產業方面,形成了基金、保險、信托、證券等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科技產業方面,愛晚網狀服務體系正在建設,未來將使每個愛晚平臺具備健康實時監控、24小時緊急呼救、特殊老年人精準定位、健康信息記錄等一系列功能;院校建設方面,2012、2013年國家彩票發展研究院、社工學院等養老產業院校相繼成立;文化產業方面,由中國社工協會牽頭建設了愛晚書屋,愛晚養老產業海外高級研修班將在10個國家及地區舉辦;公益方面,則有愛晚慈善、愛晚扶貧、愛晚志愿者等基礎性民生工程……
《國務院關于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統籌利用各種資源,促進養老服務與醫療、家政、保險、教育、健身、旅游等相關領域的互動發展”。愛晚工程的發展正是循著這一路徑,不斷豐富著自身的內涵。
愛晚工程領導小組名譽組長司馬義·艾買提表示愿意與大家一起努力促進愛晚工程這一工作,使中國的老人成為健康老人、陽光老人、善良老人。
愛晚工程領導小組組長周鐵農強調,要讓愛晚工程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事業,必須創造讓各方都得以發展的機會,使更多人來參與支持這項工作,從而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出席會議的還有愛晚工程領導小組副組長徐瑞新以及領導小組的其他成員,國家開發銀行等關聯單位代表以及愛晚工程各級單位的代表。
(本報記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