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雪弢
日前,由宜信公司主辦的中國公益金融論壇暨《社會責任投資實踐指南》中文版發布會在北京國際金融博物館召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郭沂紋、哈佛大學社會責任投資行動項目總監 David Wood、多米尼投資創始人、首席投資官,哈佛大學社會投資促進項目創始總監Steve Lydenberg、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張強以及宜信公司首席戰略官陳歡等重量級嘉賓出席了論壇,共議中國公益金融創新之路。
與會的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決策咨詢部副主任丁元竹表示,市場的最大特點是提高效率,社的最大特點是要創造公平,當把金融問題引入社會領域的時候,評價的標準應該是公平。怎么能夠使各種各樣的金融工具和市場工具引入到社會領域,試圖推動社會領域的發展,解決社會領域的問題?怎么能夠讓社會更加公平、更加成功?這些是推動社會責任投資需要研究和考慮的。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社會責任投資實踐指南》是國際上第一本對社會責任投資的歷史發展、核心理念和對不同參與者的實踐指導進行全面闡述的工具書。宜信公司CEO唐寧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表示,社會責任投資將是推動金融創新、商業變革的一次新浪潮。
作為公益金融的一種方式,社會責任投資自2006年以來,年均增長率20%以上,目前在全球五十多個國家總體規模近4兆美元,代表了金融的發展方向之一。
在中國,慈善捐助和傳統金融行為仍是主導。但是,一些企業早已開始進行了不同層面的公益金融創新實踐,例如從2003年開始成立的YBC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為缺乏條件啟動創業和發展企業的創業青年提供專業化的公益幫扶,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再如,南都公益基金會7年來一直資助優秀公益項目,推動民間組織的社會創新。
據了解,目前國內有數百家有政府背景的基金會設立并在教育、醫療、扶貧、婦女、兒童等領域實施的公益項目,為公民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打開了通道。
作為解決草根階層信貸需求的公益金融的早期實踐者之一,宜信公司早在2009年便推出幫助投資者實現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豐收的公益理財平臺——“宜農貸”。2012年,宜信公司推出“普惠1號”公益性小額信貸批發基金。“普惠1號”是國內首家向公益性小額貸款組織以批發貸款的方式提供資金援助的公益性、可持續的自主批發基金,以“公益投資、安全投資”的標準,為公益性小額信貸組織提供資金支持,并最大限度規避投資風險,使投資者獲得相應的回報。
2013年,宜信公司攜手格萊珉基金會、友成普融推廣“中國貧困計分卡China Poverty Score Card”,這個工具可以幫助基層小額信貸機構更清晰地衡量分支機構和信貸員對減貧使命的側重、觀察小額信貸服務對農戶脫貧的影響。
宜信公司企業文化與CSR中心總監徐秀玲表示,正如公益理財是財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公益金融也是金融業必須參與的有利于社會福祉的行為,是金融的一種模式,并且是帶有公益色彩(社會目標)的金融行為。目前整個國內的公益金融都處于探索期。宜信愿意與有識之士一起投入公益金融,積極探索對于社會企業的價值投資,對于社會服務機構的金融創新,用金融杠桿撬動公益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