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會賢
2014年9月,藏族青年次仁羅布在日喀則創立的社區組織“潘得巴協會”,獲得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頒發的“赤道獎”。
近日,次仁羅布代表“潘得巴協會”在紐約林肯中心領獎。該頒獎典禮同時也是聯合國大會舉辦的氣候變化峰會的一部分。在來自121個國家的1234份提名中,經過各國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評委會長達幾個月的評審,“潘得巴協會”成為了35個獲獎組織之一。
赤道獎”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起設立,旨在發現和推廣為人類、大自然及提升社區應變能力服務的創新可持續解決方案,對通過社區活動,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實現減貧和可持續發展的杰出團體予以表彰。
中國目前有2個組織獲得了該獎項,分別是2012年的四川康美社區發展與市場策劃服務中心,以及今年的“潘得巴”協會。“潘得巴”由三個藏文字母所組成,意為“為民謀福利的人”。最開始,這是一個由美國新一代基金會和西藏自治區林業廳發起的社區環保項目。
1994年,“潘得巴”項目在當地居民的要求之下于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始實施,并于2002年延伸到西藏四江流域。該項目引導當地人參與社區整體發展,通過對村民實施環境保護、初級衛生保健和家庭創收技能的教育,讓村莊尋找可承受的發展模式,以應對環境、健康與經濟方面的挑戰。在這里,來自本地的從事環境保護與發展的社區引領者,也都被稱為“潘得巴”。
2008年,“西藏潘得巴”項目實施結束,美國新一代基金會撤離,這讓曾在此擔任項目協調的次仁羅布十分不舍。他寫道,“我感到非常不安。這么好的為民項目,難道就這樣畫句號了嗎?怎樣能把我心愛的‘潘得巴’項目繼續做下去?如果全靠本地人,是否還能夠做下去?”于是次仁羅布開始查閱資料和政策規定,申請成立獨立機構。
2009年6月26日,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潘得巴協會,經西藏日喀則地區行政公署民政局正式批準成立。對于次仁羅布而言,珠峰保護、生物多樣性、社區發展成為一直繞不開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