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江蘇省南京市民政部門沒有想到,今年初拿出800余萬元資金購買服務,竟有近三成遭遇流標。
據了解,南京市登記備案的社會組織有3.1萬多家,注冊的有1.1萬多家,總數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之首,可以說,該市已成為社會組織發展和創新的“前沿陣地”。
然而,在這樣一座城市,政府購買服務遭遇流標。這一現象直戳社會組織“軟肋”——能力偏弱。
800余萬元資金買服務 近三成遭遇流標
今年年初開始的政府購買服務,南京市民政部門市本級層面拿出800多萬元采購資金,首次委托代理公司,在全市率先啟動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試點工作,涉及65個民政職能項目,其中有37個為老、為小、助殘、助困等非中心項目,還有28個街道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項目。
如此大一塊“蛋糕”,吸引了很多社會組織參與競標。這一項目的招標評審現場,社會組織紛紛陳述自己的優勢。
“我們是南京最早進行居家養老服務的機構,擁有豐富的服務失能半失能老人經驗”、“中心在全市最早開展養老服務連鎖化運營,借助機構養老的力量,可以向居家老人輻射”、“服務老人,不僅要專業化,還要有特色,我們在高齡老人的情感陪護方面優勢明顯”……在為老服務購買項目現場,各種聲音此起彼伏。
火熱的招標場面并沒有達成完全合作。許多社會組織在評審專家的追問下啞口無言、漏洞百出。
記者發現,流標的服務項目從扶持社區社會組織發展,到養老、未成年人保護,到社區矛盾調解和治理等都有,政府扶持的資金在5萬元到社區中心項目的20萬元之間。記者統計了一下,在65個政府購買的服務項目招標中,有超過30%的項目流標。記者獲悉,在近日對流標項目舉行的二次招標過程中,依舊有幾個項目無人問津流標。
社會組織扎堆主城區 郊區無人問津
“我們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有2300平方米,其中,社會組織服務(中心)1200平方米。這次面向社會進行項目競標,擇優選擇第三方組織承接中心有關社會組織支持性服務工作,卻沒有一家社會組織前來競標,不得不遭遇流標。”六合區橫梁街道相關負責人無奈地說。
該街道位于郊區,遭遇流標并非特例。在此次競標中,郊區項目普遍遇冷。
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員李義波是評審專家。他表示,這次民政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要求一家社會組織最多申報3個項目,就是想讓更多社會組織分得政府“一杯羹”。然而,像郊區項目,距離太遠,有實力的社會組織不愿意去承接,郊區社會組織實力又偏弱,在同樣的評審標準下,很難達到75分以上的中標線,導致項目接二連三地流標。
另一方面,在主城區,社會組織競標場面非?;鸨X撠熋裾椖空袠说慕K大友招標代理咨詢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服務鼓樓區的為老項目,資金只有5萬元,卻吸引了12家社會組織前來競標,大部分是3A級社會組織。
最終,南京市鼓樓區鶴顏服務發展中心以微弱優勢中得這個項目。記者了解到,在民政37個非中心項目中,凡是涉及主城區的,大多競爭非常激烈。
社會組織“搶食”能力弱 宜“抱團取暖”
導致流標的另一個原因是,社會組織能力普遍偏弱。
“項目流標較多,歸根到底還是社會組織實力偏弱造成的。社會組織雖然數量多,質量卻參差不齊,有實力的社會組織特別欠缺。像28個中心項目,每個中心是20萬元,有11類服務訴求,對社會組織有較高的要求。一些社會組織由于實力較弱,評審過程中,在專家的提問下,應答漏洞百出,紛紛敗下陣來。”南京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張國勝表示。
“目前的社會組織普遍散小弱,專業社工介入不均衡,與傳統社區服務沒有實現科學劃分。”李義波說。他表示,南京社會組織數量雖然龐大,但絕大多數存在“散”、“小”、實力不強的現狀,并且短期內難以改觀。從長遠看,社會組織參與政府購買服務,政府除了降低門檻“扶上馬”,還需要政策服務“送一程”。
南京市公益創投協會負責人常建東認為,在今年這場800多萬元的外包大餐中,社會組織“搶食”仍比較“吃力”。在同樣的競爭規則中,如何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競爭,如何發揮社會組織的創新性、靈活性、專業性、志愿性的優勢應是政府下一步培育發展的方向。
“我們本身就比較弱小,在競爭中難免淘汰率高,但對于我們來說,這也是在收獲成長。”相繼在湖南路、寶塔橋街道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項目競標中失利的愛心傳遞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馬連平表示,接下來,他們會與其他社會組織合作,一起做項目,抱團發展,增強實力。
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會根據此次招標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特別是郊區購買項目遇冷現實,考慮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推動社會組織更好、更快地發展。
(據《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