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蘇漪
2017年10月30日,“互聯網+教育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經驗交流現場會在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召開。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湯敏,三門峽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聶紅超,盧氏縣委書記王清華,滬江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伏彩瑞,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師研究所所長李瓊等參加走訪并出席會議、發表演講,來自全國各地的3390名教育工作者通過滬江CCtalk平臺同步直播參與會議交流。
與會人員深入學習十九大精神,深度探討“互聯網+”助力鄉村教育公平的新模式、突破傳統模式開辟國家貧困縣教育扶智的新路徑,深度研究教育部《鄉村教師成長計劃》在三門峽地區實踐的新策略,一致認可用互聯網創新手段整體提升區域教育質量、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新思路。
《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6》顯示,全國共有不足100人的小規模學校12.7萬所,占小學和教學點總數的44.7%,不足10人的鄉村校點達3.39萬個。生源不足、師資匱乏、辦學條件差、升學率低等問題是小規模學校普遍面臨的困境。
盧氏縣作為河南省海拔最高、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最偏遠的國家級貧困縣,334所各級各類學校星羅棋布在山間河汊之中,其中199個教學點散落在大山深處,一師一校的教學點93個。近一年來,盧氏縣利用互聯網實現教學教研互聯互通,村小教學點充分利用滬江“互+計劃”參與網絡課程,開足開齊課程,實現優質發展。“盧氏模式”被國家及省市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關注。
從一所學校到全市推廣
五里川鎮馬耳巖小學距離縣城150多里路,學校只有6位教師、48位孩子,屬于盧氏縣教育發展最落后的學校之一。2017年春季學期,馬耳巖小學在三門峽市名師團隊“智力”支持、盧氏縣電教人員技術支撐和滬江“互+計劃”的鏈接下,開展了“五級課程”的教育創新實踐。
所謂“五級課程”,就是小學五個年級有針對性地引入不同的互聯網課程資源,形成一張“超級課程表”。在這張課表上,“快樂手工”的授課教師是三門峽市教育局組織策劃和集體備課的全市美術名師團隊,“彩虹花晨讀”的授課教師為“閱讀改變中國·年度點燈人”時朝莉,美術、科學、財商等課程團隊均來自國內一線的教育機構,英語口語課的講師是遠在美國的Shelley。他們從來沒有真正走進馬耳巖校園,卻因為網絡,每一周準時與孩子們相約。
僅2017年9月,馬耳巖小學就上了80節網絡“雙師課堂”,孩子們的作品成了村小最美的風景線,村小有了色彩、有了歌聲,大山深處的鄉村小規模學校走到了全國面前。59歲的張永老師興奮地表示:“互聯網課程資源的使用,有效彌補了學校音樂、美術、科學等弱勢學科課程資源不足、師資匱乏的短板,極大地促進了學校的整體發展和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馬耳巖模式”已經在全縣推廣,盧氏縣教研室因勢利導,整體謀劃,進一步推出了可供全縣教學點選擇使用的“三種課堂”:同步課堂,教研員提前下發課程表,農村學校學生跟隨縣內名師優質課進程同步學習;名師課堂,縣教研室積極引進省內外名師課程,由農村學校選擇使用;專遞課堂,城區優秀音體美教師分包課程建設任務組織教學,大山深處的孩子依據視頻開展學習活動。
經過近一年的實踐,盧氏縣199個教學點已實現了網絡課程資源全覆蓋。如今的盧氏縣,通過互聯網開展網絡教研、網絡課堂、網絡班會、學科競賽、課題立項、社會實踐報告等一系列“互聯網+教育”行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走上快車道。
從一個地區到遍地開花
盧氏的教育創新實踐表明,只需一臺電腦、一根網線、一個攝像頭,各鄉村學校就能接入優質教育資源;但更重要的是,互聯網帶來全新的教育理念,激活了鄉村教育發展的創新之火,星星點點匯聚到一起,最終讓教育創新“星火燎原”。
2015年10月,互聯網學習平臺滬江發起“互聯網+教育”公益項目——“互+計劃”,希望用互聯網鏈接優質教育資源,改變傳統教與學的方式,實現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助力國家教育精準扶貧,讓偏遠地區的學校也能享有優質課程,為中國鄉村教育的底部攻堅探索出一條“低成本、低門檻、可復制、可持續”的教育創新之路。
在甘肅定西,李家堡學區與周邊學區搭建“陽光課堂”聯盟,黃土高原上的小微學校抱團發展;在江西寧都,各鄉鎮學校、教學點將網絡公益課程納入課表并常態化以“雙師課堂”模式開展,師生同學習、共成長;在四川廣元,涼水井中學結合互聯網科技手段開展課改創新,全力打造未來學校……
“互+計劃”一方面為鄉村小規模學校連接優質教育資源,進行“輸血”;一方面培養鄉村學校探索符合自身發展的“互聯網+”教育模式,激活“造血”功能。在此基礎上,“互+計劃”為各地區“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提供支持保障體系,激活區域鄉村教育自主發展的內驅力,通過教育扶智實現精準扶貧的落地。
“互+計劃”用互聯網把政府、企業、學校、機構和熱心教育公益的個人連接到一起,以集合影響力打造社會影響力,實現了從公益創新到社會創新的改變。“互+計劃”的發起人,滬江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伏彩瑞因此被外界稱為“中國互聯網支教第一人”。
“我們始終堅持做一件事情:用互聯網讓教育更簡單、更公平、更快樂。”伏彩瑞表示,滬江把教育公平的國家戰略融入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中,以互聯網技術變革推動教育公平落地,為教育均衡發展貢獻力量。
(蘇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