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7 來源 :工藝和斯堡??作者 : 王勇
2017年10月27日,在“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期間,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組織的“國際熊貓日”活動在上海舉辦。同時,WWF中國發起將10月27日這一天作為“國際熊貓日”,倡議國內外社會各界像關愛大熊貓一樣,關注和支持其他物種及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
自1980年受中國政府邀請進入中國以來,WWF引進國際先進的保護理念和方法,提供技術、設備和資金,與政府和在地合作伙伴一起,推動大熊貓保護區的建立和發展、培養保護區人員能力、建立示范區,實現大熊貓保護區的有效管理;與政府部門合作,通過支持巡護、監測和普查工作,了解大熊貓野外種群及棲息地狀況,為大熊貓保護的決策和規劃提供依據;通過提升當地社區保護意識、發展環境友好型替代生計等方式,努力減少社區生活對該區域造成的資源壓力,為大熊貓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經過中國政府和WWF等組織的共同努力,在國內外社會的共同關注和支持下,2015年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已恢復到1864只(1980年約1000只),棲息地面積達258萬公頃,自然保護區增至67個。
WWF在中國的工作并不局限于大熊貓保護,而是覆蓋了東北虎、江豚、雪豹、麋鹿、候鳥等野生動物棲息的長江流域、黑龍江流域、湄公河上游流域、黃渤海生態區和青藏高原等重點生態區域的保護,同時也拓展到氣候能源與變化、可持續消費、綠色金融等可持續發展與保護領域。
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盧思騁表示:“中國正在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WWF也將一如既往,在全球網絡的支持協作下,帶著保護大熊貓的初心,進一步加強與中國政府的合作,攜手共建,為了保護一個生生不息的地球而共同努力,并將把中國的實踐、經驗和成果通過WWF國際網絡平臺推介到全球,合作共享生態文明的成果。”(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