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辜哲
寶豐集團經過十余年創新發展,成為寧夏的龍頭骨干民營企業,形成能源化工、新能源主營業務板塊,同時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大力推動枸杞、養老、醫療產業和“教育扶貧”為重點的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公司總資產達420億元,員工13000人,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飲水思源。企業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回報社會是做企業最根本的價值體現。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寶豐集團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企業最核心的發展目標,努力做回報社會的企業、能夠幫助別人的企業,主動參與扶貧幫困、賑災助殘等社會公益慈善活動,積極回報社會。為建立一種科學長效的幫扶機制,2011年,寶豐集團董事長黨彥寶與夫人邊海燕共同發起成立家族式非公募基金會——寧夏燕寶慈善基金會,以此為平臺,每年拿出企業10%的利潤用于大力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并將其寫入公司章程,為基金會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強后盾。寶豐集團燕寶基金會成立以來,始終本著“善心善行、善款善用、善始善終”的宗旨,先后在大病救助、捐建學校(9所)和衛生院(16所)、捐資助學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嘗試和探索。經過實踐發現,“輸血”式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只有“造血”式扶貧才能標本兼治。
教育扶貧,挖斷代際“窮根”
用知識改變命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科學扶貧、精準扶貧、內源扶貧的思想,強調“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隔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2012年,對寧夏六盤山貧困地區進行深入調研,董事長黨彥寶感到貧困家庭的希望在于下一代,唯有讓他們通過學習知識、掌握本領、走出大山,才能從根本上擺脫貧困。于是他,決定將“教育扶貧”作為公益慈善事業的重點和方向,集中將資金投入到助學項目中,主要面向被國家列入集中連片特困區的寧夏六盤山地區9縣區、5鄉鎮(包括原州區、彭陽縣、西吉縣、涇源縣、隆德縣、同心縣、鹽池縣、紅寺堡區、海原縣及中衛市興仁鎮、蒿川鄉,中寧縣喊叫水鄉、徐套鄉,永寧縣閩寧鎮),力求通過“造血”式扶貧,讓貧困家庭的孩子依靠知識改變命運,進而改變家庭乃至整個家族的命運,從根本上阻隔貧困的代際傳遞,徹底挖斷“窮根”。
既要經濟上“扶智”,更要精神上“扶志”。寶豐集團始終本著“真扶貧、扶真貧”的思想,不斷探索科學、精準的教育扶貧模式,不僅從經濟上給予貧困學生幫扶,更注重從精神上給予他們鼓勵和鞭策,努力實現“智志雙扶”。寧夏六盤山9縣區、5鄉鎮80%家庭貧困程度高,20%左右家庭條件較好。越是貧困家庭的孩子自尊心越強,不愿被扣上“貧困生”的帽子,寶豐集團從2013年起,對這些區域考上二本及以上大學的孩子實行“全覆蓋、無差別化”資助。這不僅解決了貧困家庭孩子上學難的問題,也最大程度保護了孩子們的自尊心,讓他們擺脫心靈上的貧困烙印,能夠與其他的孩子一起在平等、無差別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也使那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孩子心中從小埋下愛的種子,鼓勵他們提升傳遞善心善念善行。正處于青少年成長期的孩子們都很好強,不愿因領取“助學金”而被視為“貧困生”,感到“低人一等”。于是,寶豐集團將“助學金”改為“獎學金”,變資助為獎勵,雖一字之差,但效果天差地別。“助學金”只是貧困幫扶,而“獎學金”更重要的是對孩子們努力學習,成長為優等生的鼓勵和鞭策,激發了他們求學上進的動力,引導他們積極樂觀面對人生。
幫人就要幫到底。為了讓孩子們安心上學,寶豐集團對寧夏9縣區5鄉鎮考上二本及以上大學的孩子每人每年4000元,連續四年;同時資助9縣區5鄉鎮的高中生及其他縣區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的中職、高職學生每人每年2000元,連續三年,直至完成學業。此外,為鼓勵孩子們繼續深造,對本科連讀碩士、碩士連讀博士的受助學生給予持續性獎勵,每人每年分別獎勵8000元和16000元,讓他們樹立更遠大的志向,成就更輝煌的人生。
在2014年、2015年,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企業業績下滑嚴重,而捐資金額占到企業利潤的30%之多,公司團隊和政府有關領導都建議減少資助人數,減輕企業經濟負擔,寶豐集團堅持全面資助,黨彥寶認為幫人不能幫到半道上,企業的困難是暫時的,哪怕企業發展的速度緩慢一點,也不能斷了孩子的經濟來源,這些孩子一旦失去資助將陷入困境,甚至面臨輟學,對他們及家庭將是沉重的打擊。
打造全國最大的教育扶貧項目。寶豐集團開展教育扶貧已有6個年頭,截至2016年底,已累計捐資16.53億元,資助學生11.7萬人,其中已有4萬余名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燕寶慈善基金會資助的學生遍布全國500多所院校,每年資助保持10萬人左右,每年畢業約3萬人,每年新增資助約3萬人,每年發放獎學金近3億元,每年為10萬余個家庭減輕經濟負擔、讓3萬余個家庭實現新的經濟增長點。是全國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教育扶貧項目。
在實施一、二期助學的基礎上,2017年,又啟動了三期捐資助學項目,新增捐資12.3億元、將資助10.56萬名學生完成學業。三期項目完成后,捐資累計28.83億元、資助學生22.26萬人,將幫助20余萬個家庭擺脫貧困。
資助學生完成學業不是扶貧的終點。只有讓受助的學生盡早就業,才能真正脫貧。寶豐集團主動聯系寧夏區內各大企業,結成“扶貧聯盟”,幫助受助學生在同等條件下實現優先就業、提前脫貧;同時積極搭建就業創業信息平臺,進一步拓寬受助學生就業創業渠道,幫助他們盡早實現自我價值、成就人生夢想。
寶豐集團得到了國家、寧夏回族自治區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寶豐集團燕寶基金會先后榮獲“中國消除貧困獎”“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等國家級及自治區級30多項殊榮;黨彥寶也連續榮獲“中華慈善獎”“中國十大慈善家”、“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等多項榮譽稱號,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第十二屆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對寶豐集團大加褒獎:“寧夏有個寶豐集團,拿出16.53億元,資助11.7萬貧困學生上學,這在全國都不多見,確實不簡單。”9月9日,全國政協辦公廳組織中央主要新聞單位采訪團赴寧夏,將“燕寶模式”作為扶貧先進典型進行宣傳報道。
產業扶貧戳中“靶心”
寶豐集團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號召,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將恢復生態植被、改善生態環境作為重要內容,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對寧夏黃河東岸濱河新區紅墩子區16萬畝荒漠化的土地進行生態治理,同時利用寧夏千年特色產業枸杞,種植10萬畝枸杞。枸杞種植的同時綜合利用土地資源,在枸杞上方建設3GWp光伏產業示范園,創建“一地多用、農光互補”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
在規劃建設10萬畝優質枸杞基地,致力打造枸杞研發、種植、加工、營銷一體化綠色產業鏈和全國枸杞龍頭企業的同時,積極響應響應國家關于“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脫貧”戰略號召,枸杞采取“企業+貧困農戶及下崗職工”的合作經營模式:公司負責土地平整、水、電等全部經濟性投入;貧困農戶及下崗職工不用承擔投資風險,只負責日常田間管理和采摘;企業以高于市場的價格對農戶采摘的枸杞進行統一回購。按每戶管理6畝地、每畝產量約400斤、每斤回購價50元計算,每戶每年收入約12萬元,項目可直接帶動約1.7萬戶8萬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更重要的是通過合作,可讓貧困農戶掌握一門產業技術、變成產業工人,提高生存能力、增加經濟收入,實現長遠發展。
解決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同時,寶豐集團響應國家及寧夏回族自治區“光伏扶貧”戰略號召,還將2G光伏規劃為產業扶貧項目,每年從光伏發電收入中拿出2.4億元對8萬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進行補貼,保障其具有穩定、持續的經濟收入。
“醫養”公益項目惠及民生
寶豐集團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健康持續發展,扎實開展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的同時,不斷延伸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寶豐集團響應國家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發展的號召,本著“高標準建設、高品質服務、低收費運營”的公益理念,投資建設10000套養老設施,涵蓋8500套17000張床位的高端平價養老公寓和1500套3000張床位的愛心養護中心;建設2100床位的高端三甲綜合醫院;并配套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一站式優質教育資源。在經營上,企業只收取運營成本,養老公寓按每平米每天1.05元的低標準租金收費,低于政府機構養老收費標準;醫院參照公立醫院標準收費。用心打造百姓“進得去、住得起”的“醫、養、教”相融合的大型綜合公益項目,將有效緩解“看病難、養老難”等社會問題,填補寧夏乃至全國新型醫養產業空白。
寶豐集團通過實施教育扶貧、枸杞、光伏產業扶貧、醫養公益項目等方式,走出了一條具有寶豐特色的精準扶貧新路子,彰顯出一個優秀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責任擔當和大愛情懷,為全社會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有力推動了社會和諧文明進步。未來,還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不斷探索、深入實踐,努力為國家和自治區公益慈善事業再建新功。(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