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6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檔案: 扶貧21載,碧桂園集團創辦三所免費學校心系教育扶貧——國華紀念中學、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和國良職業培訓學校。
自2010年起,碧桂園集團派駐扶貧工作人員駐扎幫扶點,切實參與到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工作當中。2017年,碧桂園新增7個定點幫扶項目,從廣東到廣西,從四川到海南,扶貧到人、扶貧到戶、扶貧到村,超過6萬人受到直接幫助實現脫貧致富。2017年,碧桂園集團捐贈總額達到75543萬元。
國華紀念中學
英德市樹山村扶貧后修整一新的房屋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
碧桂園集團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自2010年起,派駐扶貧工作人員駐扎幫扶點,切實參與到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工作當中。2017年,碧桂園新增7個定點幫扶項目,從廣東到廣西,從四川到海南,扶貧到人、扶貧到戶、扶貧到村,超過6萬人受到直接幫助實現脫貧致富。
當前,廣東已經全面打響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戰,2016年碧桂園集團及其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副主席楊惠妍首年捐贈5億元,全力以赴參與攻堅戰,2017年再次捐贈5億元,加大幫扶力度。
從1997年第一筆大額捐款算起,碧桂園集團共為全社會捐款累計超過36億元,累計受益人次193878人,涉及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救災賑災等方面,包括創辦三所全免費學校:全國唯一全免費民辦高中國華紀念中學、全國唯一對貧困生全免費的大學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培訓退伍軍人的全免費學校國良職業培訓學校,并設立首個惠及全縣所有貧困家庭學子的惠妍教育助學基金。
2018年,碧桂園集團擬在全國選擇10個左右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進行結對幫扶,因地制宜,以產業發展和就業培訓為主要措施,助力國家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索一條有實效、可復制推廣的鄉村振興道路。
整縣幫扶78個貧困村
2017年10月27日,碧桂園捐資約5億元整縣幫扶廣東清遠英德市78個省定貧困村,將協助所有貧困村實現“一年脫貧三年振興”,并助力英德4萬多貧困人口2018年全部脫貧奔小康。
自簽約以來,碧桂園堅持“真扶貧、扶真貧”,成立碧桂園幫扶英德市新農村建設指揮部,積極與清遠市、英德市政府有關領導和部門召開務虛會、聯席會,沉入農村開展調研,制定出“先脫貧、后振興”的幫扶思路,即首先助力英德市2018上半年實現預脫貧,后以產業發展、就地城鎮化、職業農民培訓為重點,建設碧桂園新農村示范片區。
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任總指揮,全面調動集團資源,計劃采用“整體規劃、重點打造、分步實施、連片推進”的模式,助力推進示范村建設工作。碧桂園在英德的鄉村振興戰略,遵循“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包大攬”、“黨建引領扶貧”三項原則,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企業參與”的機制,于2018年1月5日設立碧桂園鄉村振興基金,充分調動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觀能動性;保持農村自然生態環境、鄉土氣息、田園風光和優秀傳統文化,包縣但不包攬,從實際出發編制示范村整治創建規劃,不搞一刀切,防止村村一面;碧桂園集團黨委積極探索黨建共建扶貧模式,堅持以黨建為抓手,推動集團黨委下屬101個黨(總)支部與英德78個省定級貧困村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同深耕精準扶貧。
迄今為止,碧桂園已陸續在粵桂川三省區開展多個類似的綠色產業項目和新農村示范村建設項目,通過將產業扶貧與人才培訓、整村推進、轉移就業、駐村幫扶等有機結合,初步打開了全面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大門。
教育扶貧21載
1997年初,僅有幾百萬身家的楊國強走進《羊城晚報》社,當場拿出100萬元的支票捐資設立“仲明大學生助學基金”,前提是不能讓任何人知道是他捐助的。仲明,是他一生敬愛的母親的名字。此后,每年都有100萬元準時匯入助學金的賬戶里(2006年開始增加至200萬元)。直到2007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以“感動更多人投身慈善”為由說服了楊國強,這個保守了十年的秘密才揭曉。截至目前,共有9664名貧困優秀學子通過該基金獲得資助。
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民企業家,楊國強出生于順德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按他的話說,18歲之前沒有穿過鞋。從一個泥水工成長為世界500強企業的董事局主席,楊國強歷盡艱辛。作為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身體力行者,除了產業報國之外,碧桂園及其創始人楊國強更是孜孜不倦地投身扶貧公益事業。
2017年,楊國強、楊惠妍父女又捐款1億元啟動“惠妍教育助學基金”,為順德區內因貧困而上不起學的孩子提供幫助。該基金的啟動,在全國開創了將助學扶貧貫徹至全縣(區)、全學段的模式。
此外,碧桂園還在清華大學、貴州大學、深圳大學等全國多所高校設立獎學金,資助高校貧困學子、科研創新工程等,如“清華-碧桂園科技創新基金”、“一帶一路·碧桂園獎學金”等。
創辦三所免費學校
從2014年至2017年,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楊國強,連續4年在全國兩會上提交關于加強職業教育扶貧的提案。為推動教育扶貧事業的發展,楊國強在提案中建議推動校企聯辦,實現精準就業,國家應當出臺政策,支持鼓勵有條件的行業龍頭企業辦職業教育。
不僅如此,碧桂園集團先后創辦了三所免費學校:全國唯一全免費的民辦高中——國華紀念中學,全國唯一對貧困生全免費的大學——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以及免費培訓農村籍退伍軍人的國良職業培訓學校。
國華紀念中學由楊國強2002年捐資2.6億元創辦,招收來自全國各地品學兼優的貧困初中畢業生,并提供助學金直至學生完成大學、碩士、博士所有學業,目前共招收2747名學生,其中已就業1213人,碩士547人,博士76人,畢業學生散布在海內外的各行各業。
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則以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內部堅強、穩定的實習實訓場所為后盾,以“校企融合、產教聯動、工教一體、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能夠適應現代化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目前共招收1420名貧困學子。2017年學院迎來首屆畢業生290名,就業率高達99.66%,平均月薪3873元,超廣東省2016年本科生平均月薪,其中11位畢業生月薪過萬。
作為全軍退役士兵職業培訓和就業示范基地,國良職業培訓學校是一所為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刻苦耐勞的退役士兵設立的全免費學校,學校給結業學員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并優先推薦到碧桂園下屬公司就業。目前已經有超過14000人受訓后成為技能型產業工人,部分學員月薪可達上萬元。
(張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