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胡彬
2018年4月25日,泰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其森榮膺第十五屆(2018)中國慈善榜年度慈善家稱號。
近日,黃其森接受了中國慈善榜主辦方《公益時報》的專訪。通過此次專訪,可以看到,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始終秉持一顆執著、熱忱的公益心,積極投身各類公益事業。他身體力行,將慈善公益目光投放到扶貧助困、健康醫療、文化體育等更寬廣的領域,并創下多個公益之最。
《公益時報》:你個人對慈善的理解是什么?
黃其森:做一些對國家有意義的事情,這是我對于做慈善、做公益最樸素的想法。
《公益時報》:我們了解到你慈善捐贈的方向主要在醫療健康、教育助學、古建筑保護等方面,在選擇這些項目上,是以什么樣的標準,選擇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黃其森:我認為在醫療、教育方面的投入,怎么做都不過分。我國醫療教育跟先進的國家還是有不小的差距,雖然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還是存在的,大家對健康、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大。可以說,溫飽問題解決了以后,大家更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和子女的教育。所以泰禾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除此之外,中國現在還有部分貧困人口,十九大提出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扶貧助困也是我們選擇項目的初衷。另外,泰禾對古建筑的保護,更多的是弘揚、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也是泰禾一直致力發展的方向。
《公益時報》:在2017年度,你的捐贈超過6億元,包括泰禾在這些年當中,捐贈的總數也已到達10億元的高度。你覺得財富人士應如何在社會上做出慈善方面的貢獻?
黃其森:泰禾也好,我個人也好,能夠有今天的發展,還是要感恩這個時代,感恩這個社會。當我有能力了以后,多做一些慈善,多做一些公益,這也是應該的。這些財富取之于社會,我想用于之社會。我是從福建走出來的企業,我們的前輩像陳嘉庚先生捐資辦學,捐建了廈門大學、集美大學,他就是我們很好的學習榜樣。作為福建走出來的企業家,應該繼承這種傳統。特別是我們現在趕上了好的時代,前十年跟現在對比,很多東西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們更應該感恩這個時代,感恩這個社會。
《公益時報》:泰禾的公益理念是什么?
黃其森:大家可以看到,泰禾現在不管是公益慈善,還是投資,更多的是在醫療、教育以及文化這些領域,大的方向趨勢跟我們國家現在所提倡的是完全吻合和一致的,也是符合十九大提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這塊泰禾做了一些前瞻性的布局。除了做公益慈善,我們很多的投資,今后也會面向醫療大健康、教育和文化這些行業,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打造美好生活,能夠做出我們泰禾自己應有的貢獻。
《公益時報》:能透露泰禾未來在公益慈善方面的規劃嗎?
黃其森:未來我們更多的投入還是在醫療和教育方面。醫療和教育能不能夠有一個大的提升,最重要的還是在于人才的培養。大家都知道,培養一個醫生,在美國要十四五年,在這方面首先還是要著重于人才的培養。除此之外,對扶貧這一塊也會有更多的投入。隨著泰禾企業的發展,我們更有能力、更有責任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在公益慈善方面。
(胡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