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5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建設生態文明,工業企業責任重大,鋼鐵企業更應率先垂范。應當以高水平的綠色發展,改變‘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形象,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太鋼集團董事長李曉波談起生態文明建設時說。
太鋼集團主廠區位于太原,占地面積約8.5平方公里。作為大型鋼鐵聯合企業,面對資源和環境制約日益嚴重的新形勢,面對廣大公眾對生活質量的期待,太鋼認為,在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同時,還應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如何實現鋼廠與社會、自然、城市、員工、客戶、供應商等和諧相處,建設創造價值、富有責任、綠色發展的都市型企業,是太鋼努力的方向和前進的動力。
早在2002年,太鋼便開工建設我國冶金行業最早、規模最大的膜法水處理生產線,用于污水深度處理。目前,太鋼每天回收利用城市生活污水6萬噸,每年可減少化學需氧量排放量5000多噸。利用回收的生產余熱,為城區1400多萬平方米居民住宅供暖,并使供暖區域內的燃煤小鍋爐全部被淘汰,年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2800多噸、煙塵排放量4200多噸,節約燃煤4.2萬多噸。此外,積極開展城市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廢舊機動車拆解再利用業務已初具規模,廢舊輪胎、塑料等綜合利用項目也在積極推進。太鋼還大規模實施廠容整治和綠化工程,廠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6%,形成了“廠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生態格局。
PM 2.5大范圍持續的霧霾天氣、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影響環境的諸多因素中,機動車激增及其所帶來的尾氣排放污染是重要原因。
2012年9月,太原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投入使用后,公共自行車以其低碳、綠色、環保、健康,受到省城市民青睞。這一做法與太鋼推進綠色發展,倡導節約、環保、文明的思路不謀而和,同時又能方便員工上下班。但是太鋼廠區門禁管理制度嚴格,員工工作場所較為分散,公共自行車入廠區面臨著設點、維護、使用、管理等眾多難題。縱觀國內大型企業,公共自行車進入廠區的做法又無經驗可循。這時,太鋼員工通過公司內網“在線傾聽”、公司職代會等形式發表意見建議,希望企業能與城市接軌,在廠區內推廣使用公共自行車。由此,太鋼決定將“公共自行車進太鋼項目”列為2013年太鋼節能環保、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公共自行車項目是在太鋼廠區內設置服務點,并和太原市公共自行車系統聯網,通過智能管理,實行通租通還。公共自行車是區別于城市公交的一個慢行系統,按照規劃,廠區內租車點主要布置在主干道兩側、生活服務區、辦公樓附近等職工密集場所。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太鋼還成立了專項工作組,在綠地移植、路面硬化、網絡和電源提供等方面為施工單位創造便利條件。
2013年2月1日,太鋼廠區35個服務點正式開通。太鋼廠區及周邊一共建設投放10012輛自行車及配套鎖樁。據統計,單日最高租騎36.93次,單車日均周轉次數最高達19.03次/車,日均免費租用率最高達到100%。公共自行車已經成為太鋼員工綠色出行、低碳出行的首選。
在廠區和周邊區域建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使太鋼成為鋼鐵行業和太原市第一家實施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大型企業,成為太鋼倡導和實踐節約、環保、文明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持續提升綠色發展水平的又一重大舉措。如今,承載著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理念的公共自行車已經成為太鋼廠區及周邊區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張小小的公共自行車卡讓太鋼員工在方圓8.5公里的廠區及周圍感受到了出行的方便快捷,也親身感受到了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快樂。
公共自行車進太鋼作為一項民心工程、實事工程,受到了太鋼廣大職工的全力支持和廣泛好評。“公共自行車進太鋼”項目運行一年來,公司收到職工提議、留言數十條,希望在偏遠廠區能夠增設公共自行車。為此,公司計劃將繼續推進“公共自行車進太鋼”項目,一次性投資100萬元,增設公共自行車網點30余個,方便員工出行的同時,減少環境污染,倡導低碳出行,助力生態文明。
案例評述
太鋼:將利益相關者納入企業治理
面臨當下嚴重的環境污染,瀕臨枯竭的自然資源,太鋼作為一個典型的城市型鋼廠,對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建設有著深刻的領悟。太鋼積極響應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的號召,努力探索與社會、自然、城市、員工、客戶、供應商和諧共處的企業治理之道。近十年來,太鋼在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碩果累累:在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的創新突破;在生產過程中重視資源的循環利用,使用回收的生產余熱為城市供暖;在廠區建設方面提高綠化覆蓋率,為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一己之力。2013年,太鋼在綠色發展、倡導節約、環保文明的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的指引下,積極采納員工的意見建議,將自行車租賃系統引入廠區,和太原市的公共自行車系統聯網,方便員工綠色出行,為全市的環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如今,隨著企業社會責任觀念的出現,企業的治理方式正在發生趨勢明顯的變化:在追求自身的利潤最大化之外,還更加全面地關注其他利益相關者,如政府、社區、員工、供應商、環境等。企業作為一個多種利益沖突與合作的載體,它必須面對和權衡不同利益相關者的要求。將其他利益相關者納入企業治理,使得企業更加著重對于長期目標的追求和持續發展。相反,利益相關者利益的實現,又使得利益相關者更加關注企業的發展,從而與企業形成一種基于信任的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太鋼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項目則是將利益相關者納入企業治理,保障多方利益相關者利益的典范。
太鋼將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引入廠區,一方面體現了其作為一個工業企業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態度和責任。由于機動車激增而帶來的日趨嚴重的尾氣排放是環境污染的一大重要原因,倡導市民選擇低碳、環保的交通工具出行,有利于緩解因廢氣排放而導致的空氣污染。這是對政府生態文明建設號召的積極響應,是對社區提升環境質量的突出貢獻。另外一方面,公共自行車進太鋼為員工創造了便利。太鋼廠區占地面積廣,規模宏大,35個服務點實現了廠區的全范圍覆蓋,公共自行車成為了太鋼員工綠色低碳出行的首選。此外,員工在感受到租賃自行車帶來的快捷便利的同時,也為節能減排、低碳環保貢獻出了一份力量,提升了公民榮譽感和對于企業的認同感。
值得一提的是,太鋼“公共自行車進廠區項目”的最大推動力來源于員工。員工是企業重要的內部利益相關者,企業在保護員工權益的同時,還應當充分重視員工在企業治理中發揮的作用。因此,暢通企業與員工的溝通渠道,搭建員工意見交流平臺,對于利益相關者參與公司決策有著重要的價值。太鋼通過公司內網“在線傾聽”、公司職代會等平臺,鼓勵員工以各種形式發表建議意見,并且選擇性地納入公司的治理中去。在2012年太原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投入之后,收獲了來自市民的廣泛青睞。與此同時,太鋼收到了員工希望企業能與城市接軌并在廠區內推廣使用公共自行車的建議。太鋼經過討論后,決定將這一建議付諸實施。
好的公益項目應當努力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形成持續的社會影響力。“公共自行車進太鋼”的項目能夠做到的不僅僅是為廠區內的員工帶來便捷,更加重要的是,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傳播一種低碳、環保、樂活的理念,進而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項目運行一年來收到了來自員工的大力支持和好評。在太鋼員工的建議下,今后,公司也計劃繼續推行該項目,在偏遠的廠區增設公共自行車租賃點。太鋼將不斷深化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和實踐,以建設都市型綠色鋼廠、實現鋼廠與城市的有機融合為追求,努力成為生態文明、社會進步的推動者。(作者為銀則企業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InnoCSR)CEO李潤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