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3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劉奇
2014年7月25日,由南方周末主辦的第六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在北京圓滿落幕。圍繞“構建責任共識”的大主題,國內外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公益慈善事業的政府人員、企業代表、公益組織及媒體等多方聚在一起,向在2013-2014年度社會責任領域貢獻突出的個人致敬,對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表現優秀的企業及責任案例進行表彰。
年會還在下午舉行了兩場分論壇,公益論壇重點就“公益基金會”領域的相關話題,在與會的多位公益基金會負責人及行業學者間展開了研討交流;在醫藥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分論壇上,發布了“2014中國醫藥行業CSR調研”的榜單,并發布了國內首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關鍵定量指標指引》。
年度責任領袖
南方周末每年會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上推舉出年度“責任領袖”,以表彰那些“對企業社會責任和公益有著自己的理念和堅持,樂于付諸實踐并取得了公認的成就,同時也善于引導和帶動其他有志于此的人”。
本屆年會的“責任領袖”有:山東省企業信用與社會責任協會會長王天仁,上海真愛夢想基金會理事長潘江雪,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其華。
王天仁代表地方政府的企業社會責任監管力量,他推動山東省發布了全國首個省級地方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體系,勢必引領各級地方政府的企業社會責任監管進一步標準化和細則化。
姜建清和陳其華所代表的行業看似迥異,但有其相通之處,銀行代表著資本力量,其責任意識可以直接影響產業布局;而能源與工程行業既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發展基礎,也是人類付出代價最多的一環,若其能以責任意識做出些小改變,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是極大的進步。
公益與透明
在當天會議現場,主辦方將“公益透明”作為本年度的“年度關注”話題,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潘江雪、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劉文奎和“免費午餐”發起人鄧飛,就這一話題進行了“站而論道”。
王振耀當場表示,把慈善公益信息發布在政府網站或者其他不受公眾關注的渠道,然后指責公眾不會獲取信息,是一種“土豪透明”,是“沒有為捐款人提供有尊嚴的透明”;潘江雪則結合真愛夢想基金會自身經驗,認為在披露公益組織運營狀況時要進行“格式化披露”,對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都予以披露,不能“報喜不報憂”;劉文奎則認為,通過他人監督、民政部門監督及更重要的自我監督,強化制度的力量來遏制不透明;鄧飛表示透明是對“免費午餐”項目的保護,發動捐助者對捐助項目進行自行管理,而他和公益團隊更多只是提供召集協調服務,是使得“免費午餐”項目更進一步透明的根本。
公益基金會的高效和協作
在下午的高峰論壇上,南方周末重點就上學路上、微信“為盲胞讀書”、ABC美好社會資訊社、寶馬文化之旅、勁牌“陽光助學班”等多個公益組織或企業發起的公益案例進行了表彰。
同時,高峰論壇對公益基金會的運作進行了探討。潘江雪與現場觀眾分享了將商業化模式引入公益管理的“公益效率”案例,通過商業化管理模式和標準化的專業分工,使公益發端于感性,落實于專業化行動,建立可復制的公益模式,從而降低了公益成本、提高了公益效率、提升了公益項目的透明度。
其后,網信金融CEO盛佳則重點介紹了互聯網眾籌平臺與公益基金會的合作可能:“如今,互聯網捐助在互聯網通過網絡形式,在整個的公益行業當中所占的比例仍太小,這也說明有很多潛力可以挖。”
在論壇上,嘉賓們也與現場觀眾進行了充分的互動,在有NGO代表向騰訊企業社會責任部總監陳圓圓詢問如何才能跟騰訊公益進行合作時,陳圓圓說“很多項目都是以想法出發,但我們更需要一個明確的計劃和實施的步驟”,她表示正是因為很少收到有信服力的執行規劃,才導致“幾乎每周都能收到十多個合作邀請,但很少與之合作”。
而劉文奎則認為,未來公募基金會和非公募基金會的區別會變得越來越沒有意義,他說:“基金會的終極目的是解決社會問題,必須要有企業的方法來管理,企業的方法用得越好,這個基金會就會越好。”(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