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人生的意義源自內心的充盈,源自自我的不斷成長,源自一往無前的勇氣。吳萍以勇于擔當的使命感,在社區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不斷成長,用實際行動書寫著無悔人生。吳萍現任太平橋街道西里社區黨委書記,社工師,從事社區工作已經12年。多年來,她一直秉持著“當好居民貼心人,努力奉獻社區事”的工作理念,帶領全體社區干部,開拓進取,真抓實干,用一個個優異成績贏得了居民的認可和夸獎,譜寫著人生最美的篇章。
一、擔當有為好班長 激發班子責任感
團結奉獻的工作氛圍,需要勇于擔當的班長,需要真抓實干的隊伍。在工作中,吳萍努力建成一支強有力的社區班子,將叫得響的黨員和骨干群體、促成資源共享、共建和諧社區作為社區黨委書記的頭等大事來抓。
站排頭、做表率。吳萍從事社區工作十二年,面對群眾的各種訴求,處理好一個個關乎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需要過硬的本領和積極的心態。作為社區的黨委書記,她深知要“與時俱進站排頭,團結協調做表率”, 把群眾關心的一件件小事干好,就是成就社區和諧發展的大事,做好一班之長,就是要統籌兼顧,萬事想在先,做在前。就是要:勤奮工作,做社工的表率;發揮作用,做黨員的表率;爭先創優,做同行的表率。社區工作面向千家萬戶,維系一方和諧穩定,在工作中她努力做到:服務社區要用心、服務居民要貼心、調査研究要細心、聽取民聲要耐心、為民辦事要誠心、扶貧助弱要愛心。
強責任、長本領。為抓好干部隊伍,她要求社區工作者自覺增強服務居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升為居民服務的本領,必須加快學習和掌握管理社區的方法,練好“三套基本功”,即“會做、會說、會寫”,并將它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學以致用。吳萍注意鍛煉工作人員能說會寫的本領,要求大家以誠心,耐心,細心的干好每一件事。 通過這些實踐和鍛煉,使全體工作人員在工作上合心,決策上合力,行動上合拍,真正成為想干事、能干事的優秀集體。
多關懷、勤溝通。打造一個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社區管理團隊,學會溝通是一個重要的“基本功”。作為社區黨委書記,她能做到大是大非講原則,細枝末節講風格 ;吳萍主動關心每位社工的學習、工作、生活,盡己所能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她主動了解每位社工的個人素質、綜合能力,注重發揮個人長處,彌補不足。每位工作者要樹立“四個意識”,堅定一個信念,克服兩種情緒,發揚兩種精神,在社工這個崗位上,每個人都注重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一個“從自信中崛起,從自信走向成功”的信念,克服自滿情緒和消極情緒,發揚團隊協作精神。
二、老舊小區換新顏 增強居民獲得感
2015年社區“兩委”換屆后面臨的首要工作就是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工程完成的好壞關乎政府的惠民政策能否完美落地,關乎居民群眾的獲得感。上級領導的諄諄囑托和群眾們的殷殷期盼,吳萍以坐不住的緊迫感,等不起的責任感,迅速投入到準備工作中,她注重調研走訪,俯下身到居民中了解社區存在的困難及居民對小區改造工程的實際需求。
由于社區建成年代早,產權單位多,物業管理不到位,基礎設施配套不齊,環境臟亂等問題突出。她迅速組織社區工作人員迎難而上,勇于擔當,遇到問題時不等不靠,及時有效地向街道和相關部門反映社區的困難和問題,積極主動地整合轄區物業和單位資源為社區建設作貢獻。在社區的積極呼吁下,街道投入大量資金對社區大、小花園升級改造,安裝監控探頭90個、安裝太陽能電燈29盞,對社區內舊的公廁進行重建。現在社區環境面貌大為改觀,居民滿意度不斷增強。
2016年在她的積極呼吁下,爭取市、區、街投資2000余萬資金的“太西里區域環境提升項目”正式啟動。她帶領兩委一站工作人員把推進這一工程作為中心工作來做,通過“拆、關、治、理”四步為下一階段小區環境提升奠定基礎。一是配合街道“拆”除小區違建50多間,共計4000多平米;二是主動出擊,“關”停地下室8處、人防工程6處,疏散流動人口約800余人;三是完成流動商販市場街整“治”, 2016年初社區市場一條街整體改造完成后,經多方協調,在原有街面新建了300多米的廉政文化墻,徹底根除過去污水橫流、占道經營的無序現象;四是“理”順小區硬件設施,完成社區四條內部干道路燈安裝工程,建成3250平米休閑文化娛樂廣場。 小區的整體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轄區居民也對此次順民心、合民意的惠民便民工程交口稱贊,紛紛表示自身的幸福感和歸屬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和滿足。
三、居民自治新途徑 提高居民歸屬感
吳萍所工作的西里社區北門有一條至今存在20多年的太西里市場一條街。市場游商攤販隨意擺攤設點,居民樓一層開窗打洞做生意等情況造成市場管理混亂。對周邊社區居民的生活、出行等造成嚴重影響。
得知這一情況后,她帶領兩委班子在民意調研的基礎上,進行方案制訂,協調討論,多次召開居民會議,發揮居民自治功能,對居民反應強烈的市場一條街道路改造、安裝護欄、墻內外粉刷等急難問題進行梳理、分類、整治可行性論證。發動了“愛護我們的家園,志愿服務在社區”行動,解決市場亂堆亂放問題,車輛隨意停放問題,隨意擺攤設點問題;多方協調轄區內幾家單位,解決居民車位問題。
太平橋西里市場一條街經過整體改造后,整條道路有很大的變化。為了保持整治結果、維持社區整齊有序的環境,她結合社區情況,發動社區志愿者,成立了居民自治勸導隊,對死灰復燃的垃圾亂堆亂放、機動車亂停亂放、游商隨便擺攤的現象進行勸導。在整個整治工作中,她作為協調者,發揮了多方協調、合力攻堅的作用。同時發揮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自治功能,讓居民從自治的旁觀者向主導者進行轉變,不斷提升居民的成果維護意識、過程監督意識和決策參與意識,實現社區管理參與范圍的不斷擴大。
她把居民群眾的呼聲和需求作為社區工作和服務的方向,主動創新工作方法,帶頭開展“聯動走動”工作法, 每周一至周四帶領社區兩委工作人員聯合物業、保潔、邀請社區黨員及居民代表一起在轄區中走動巡視。每周五匯總情況問題與物業召開協調會研究解決方案。她還積極與物業協調將影響居民生活多年的垃圾樓進行封閉,解決了困繞居民多年來的垃圾氣味、蚊蠅等影響居民生活的熱點問題。
四、采用技防新舉措 提升社區安全感
2017年,為改善老舊小區治安狀況差的現狀,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街道和派出所下決心推廣科技創安的技防設施,投入52萬給29棟居民樓加裝新型智慧門禁系統。這些技防設施,不僅能方便居民進出,而且能將不法分子拒之門外,規范老舊開放式小區的管理。在她的帶領下,社區“兩委一站”工作人員積極配合安裝及入口錄入工作。每一名社工,都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不論午休,還是周末,都值守在一線,為百姓錄入講解,確保每一名居民平安順利到家。近幾年,街道領導、社區工作人員為提升太西里老舊小區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積極努力著,這一切,讓西里社區的每一位居民切實感受著治安環境的改變。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她總是說“每次成功幫助居民解決困難后,居民的那份感謝、那份笑容,就是我的欣慰,我的快樂。”她將社區居民的滿意作為唯一標準,默默傾注著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她用青春、智慧、真誠詮釋著對社區工作的情懷,她始終以熱心、耐心融入社區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社區這一平凡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書寫著無悔人生。社區工作12年來,她與社區結下了不解之緣,情系社區、情系居民對她來說不僅僅是一種口號,而是她一以貫之的遵循與堅持,譜寫著基層社區工作者最美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