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這一年里,社會工作無論是在政府頂層設計,還是在人才專業化、管理信息化、服務標準化、宣傳多樣化方面都有了新的推進和發展。經過調研、收集、分析、總結,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整理出了“2018年度促進中國社會工作事業發展的十件大事”。
1、“社會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政府重視推動專業社會工作發展。
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提“社會工作”,要求“促進專業社會工作發展”。在中央政府的重視推動下,一系列社會工作政策陸續出臺,社工人才隊伍突破100萬人,專業社會工作進入快速發展期。
2、民政部設立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社會工作管理機制進一步明確。
201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民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民政部將設立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擬訂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政策,組織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志愿者隊伍建設”是該司的主要職責之一。
3、44.05萬社工持證,高級社工師即將出爐,社工職業資格制度體系基本建成。
2018年全國社工職業水平考試報名人數首次突破40萬人,最終11.3萬人通過考試,全國持證社工達到44.05萬人。在初中級社工師之外,2018年《高級社會工作師評價辦法》也制定完成。我國初、中、高級相銜接的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制度體系基本建成。
4、民政部發布個案、小組工作兩項行業標準,社工實務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2018年1月,民政部發布《社會工作方法 個案工作》和《社會工作方法 小組工作》兩項推薦性行業標準。兩項標準為社會工作者開展個案工作和小組工作提供了依據,社工實務工作的標準化有了依據。
5、社會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社會工作被納入國家戰略。
2018年9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印發,規劃提出要引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要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在國家戰略的推動下,社工機構積極行動。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的“美好社區計劃”2018年在全國落地實施,社工助力社區發展正在成為一種潮流。
6、衛健委發新規醫務社工列入醫院一級考核指標,醫務社工迎來發展機遇。
2018年11月,國家衛健委公開《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考核指標》。醫務社工制度被單獨列為一級指標,考核不僅要求醫療機構設立醫務社工崗位,還對志愿者服務時長進行規定。醫務社工迎來發展機遇,也為其他領域的社工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范。
7、社工題材電影《米花之味》上映,社會工作宣傳倡導手段日趨多元化。
2018年4月,社工題材電影《米花之味》上映,為社會工作的宣傳倡導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電影講述了傣族留守“問題兒童”喃杭與其務工回鄉的母親葉喃重塑親情、真正團圓的故事。電影引發內地社工行業廣泛關注,普通觀眾也通過電影了解到目前內地社工的需求、工作內容以及面臨的困難。
8、“互聯網+社會工作”有了行動方案,社工將借助互聯網實現互通共享。
2018年9月,民政部印發了《“互聯網+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志愿服務)”行動方案(2018-2020年)》。方案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專業社會工作, 2020年,基本建成社會工作信息服務系統(含手機移動端),實現全國社會工作相關數據互聯互通、共建共享。互聯網與社會工作如何結合成為社工必須面對的課題。
9、“中國社會工作”征集標志,社會工作辨識度進一步提高。
民政部就“中國社會工作”主題標志開展征集活動,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并踴躍參與,共收到321份應征標志作品。根據評選活動方案,經過形式審查、專家評審、公眾投票等程序,民政部確定了“中國社會工作”標志擬采用作品并進行公示。標志于2019年正式發布。
10、《廣州市社會工作服務條例》出臺,引領地方社會工作立法風潮。
2018年8月,《廣州市社會工作服務條例》經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并予以公布。《條例》針對廣州市社會工作服務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建立了一系列促進、激勵、保障、監管社會工作服務的制度措施,為地方社會工作立法工作走出了一條新路。(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