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 本報記者 王勇
3月25日,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發布了《2018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
公報顯示,全國共建立省級及以下各類殘疾人專門協會1.6萬個,其中省級各類專門協會已建比例為100%,市級為96.8%,縣級為92.4%。全國助殘社會組織2562個。
殘疾人康復機構9036個
公報顯示,2018年,1074.7萬殘疾兒童及持證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其中0~6歲兒童15.7萬人。得到康復服務的持證殘疾人中,有視力殘疾人120.5萬、聽力殘疾人66.1萬、言語殘疾人7.5萬、肢體殘疾人592.3萬、智力殘疾人83.8萬、精神殘疾人150.8萬、多重殘疾人48.2萬。全年共為319.1萬殘疾人提供各類輔助器具適配服務。
截至2018年底,全國已有殘疾人康復機構9036個,其中,1346個機構提供視力殘疾康復服務,1549個提供聽力言語殘疾康復服務,3737個提供肢體殘疾康復服務,3024個提供智力殘疾康復服務,1962個提供精神殘疾康復服務,1811個提供孤獨癥兒童康復服務,1929個提供輔助器具服務。康復機構在崗人員達25.0萬人,其中,管理人員2.9萬人,專業技術人員17.6萬人,其他人員4.5萬人。
11154名殘疾人被普通高校錄取
2018年,殘聯會同教育部指導各省(區、市)出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實施方案。與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繼續開展殘疾人高等融合教育試點工作。《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作為語言文字規范正式發布。會同中央宣傳部等部門印發《關于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推廣使用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殘疾人受教育權得到了更好保障,進一步提高了特殊教育發展水平。
殘疾人事業專項彩票公益金助學項目的實施,為全國1.7萬名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兒童享受普惠性學前教育提供資助。各地多渠道爭取資金支持,對4993名殘疾兒童給予學前教育資助。
2018年,全國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02個,在校生7666人,其中聾生5554人,盲生2056人,其他56人。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班)133個,在校生19475人,畢業生4837人,畢業生中1199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全國有11154名殘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錄取,1873名殘疾人進入高等特殊教育學院學習。
繼續實施《“十三五”殘疾青壯年文盲掃盲行動方案》。5.2萬名殘疾青壯年文盲接受了掃盲教育。
948.4萬持證殘疾人就業
2018年城鄉持證殘疾人新增就業36.7萬人,其中,城鎮新增就業11.8萬人,農村新增就業24.9萬人;城鄉新增培訓殘疾人49.4萬人。
全國城鄉持證殘疾人就業人數為948.4萬人,其中按比例就業81.3萬人,集中就業33.1萬人,個體就業71.4萬人,公益性崗位就業13.1萬人,輔助性就業14.8萬人,靈活就業(含社區、居家就業)254.6萬人,從事農業種養加480.1萬人。
盲人按摩事業穩步發展,按摩機構持續增長。全國共培訓盲人保健按摩人員19732名、盲人醫療按摩人員10160名;保健按摩機構16776個,醫療按摩機構1126個;953人獲得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初級職務任職資格,122人獲得中級職務任職資格。
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8435個
截至2018年底,殘疾居民參加城鄉社會養老保險人數2561.2萬;595.2萬60歲以下參保重度殘疾人中,576.0萬得到政府的參保扶助,享受代繳比例達到96.8%。298.4萬非重度殘疾人享受了個人繳費資助政策。1024.4萬人領取養老金。
殘疾人托養服務工作穩步推進,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8435個,其中寄宿制托養服務機構2639個,日間照料機構4099個,綜合性托養服務機構1697個,為22.3萬殘疾人提供了托養服務。88.8萬殘疾人接受居家服務。2.2萬名托養服務管理和服務人員接受了各級各類專業培訓。
5490個殘疾人扶貧基地
公報顯示,2018年貧困殘疾人得到有效扶持,116.1萬殘疾人脫貧退出建檔立卡;殘疾人接受實用技術培訓58.8萬人次。
1.3萬農村殘疾人獲得康復扶貧貼息貸款扶持。5490個殘疾人扶貧基地安置7.0萬殘疾人就業,扶持帶動13.5萬戶殘疾人家庭。
全國共完成11.3萬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投入資金13.7億元。
盲文及盲文有聲讀物閱覽室1124個
2018年,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為主題,組織第二十八次全國助殘日活動,開展“平昌冬季殘奧會”“殘疾預防日”“2018年國際殘疾人日”等系列宣傳活動;全年組織記者采訪500余人次,進行20次專題新聞發布,結合工作實際組織拍攝微視頻4部。
各大媒體大力宣傳殘疾人事業,新華社發表文章128篇,中央電視臺播發新聞119條,《人民日報》發表文章71篇。“兩微一端”關注、訂閱人數近435萬人,總閱覽量約4896萬人次。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省級殘疾人專題廣播節目25個、電視手語欄目31個;地市級殘疾人專題廣播節目205個、電視手語欄目264個。
積極為殘疾人提供優秀文化產品和服務。組織開展了全國殘疾人文化周等活動,推動創作話劇《但的故事》等反映改革開放40年來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對殘疾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的文藝作品。對文化進殘疾人家庭“五個一”、殘疾人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等項目進行專項扶持。截至2018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公共圖書館共設立盲文及盲文有聲讀物閱覽室1124個,共開展殘疾人文化周活動7931場次;全國省、市兩級殘聯共舉辦殘疾人文化藝術類的比賽及展覽663次,共有各類殘疾人藝術團283個。
殘疾人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
2018年,殘疾人群眾體育活動日益活躍,殘疾人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繼續實施殘疾人“康復體育關愛工程”和“自強健身工程”,第八屆“殘疾人自強健身周”、第三屆“中國殘疾人冰雪運動季”活動列入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示范活動。特奧融合運動深入開展,殘疾人文化體育參與率由2017年的10.9%增長至2018年的12.9%。
雪上項目在國際賽事上獲得15枚金牌。在雅加達第三屆亞殘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172枚金牌、88枚銀牌、59枚銅牌,獎牌總數319枚,破7項世界紀錄,位列金牌及獎牌榜首位,實現了遠南運動會和亞殘運會“九連冠”。全年共舉辦38項全國殘疾人體育賽事,共有5000多名運動員參賽。參加了30項國際賽事,獲得了302枚金牌、161枚銀牌、116枚銅牌。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籌辦和備戰工作進展順利。2019年天津全國第十屆殘運會暨第七屆特奧會籌辦工作穩步推進,完成了9個項目提前比賽,集體項目和群體項目預賽。推動實現了2021年全國殘運會與全運會、2022年亞殘運會與亞運會同城同年舉辦,開創了我國殘奧會與奧運會、亞殘運會與亞運會、全國殘運會與全運會全部同城同年舉辦的新模式。
115.8萬戶殘疾人家庭實施了無障礙改造
各級殘聯維權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殘疾人事業法律法規體系更加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新突破,殘疾人維權工作全面開展。
2018年,制定或修改省級關于殘疾人的專門法規、規章15個,地市級9個;制定或修改保障殘疾人權益的省級規范性文件19個,地市級61個,縣級148個。全國縣級以上人大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執法檢查和專題調研294次;政協開展視察和專題調研280次。全國開展省級普法宣傳教育活動309次,35835人參加;舉辦省級法律培訓班59個,4051人參加。
截至2018年底,全國成立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機構1988個,建立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1814個。
殘疾人參政議政工作得到加強,各地殘聯協助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議案、建議、提案833件,辦理議案、建議、提案1081件。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規、標準進一步完善。全國共出臺了475個省、地市、縣級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法規、政府令和規范性文件;1702個地市、縣系統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全國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檢查2929次,無障礙培訓3.7萬人次;為115.8萬戶殘疾人家庭實施了無障礙改造,其中包括16.6萬戶貧困重度殘疾人;為65.1萬殘疾人發放了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燃油補貼。
成立殘聯4.2萬個
2018年,全國省市縣鄉(除兵團、墾區外)共成立殘聯4.2萬個,各省(區、市)、市(地、州)全部建立殘聯;97.5%的縣(市、區)、97.1%的鄉鎮(街道)已建立殘聯;94.4%的社區(村)建立殘協,共54.9萬個。
省市縣鄉殘聯工作人員達11.1萬人,鄉鎮(街道)、村(社區)選聘殘疾人專職委員總計58.7萬人。全部省級殘聯、69.3%的地市級殘聯配備了殘疾人領導干部,49.8%的縣級殘聯配備了殘疾人干部。
全國共建立省級及以下各類殘疾人專門協會1.6萬個,其中省級各類專門協會已建比例為100%,市級為96.8%,縣級為92.4%。全國助殘社會組織2562個。
竣工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2364個
殘疾人服務設施建設得到全面發展。截至2018年底,全國已竣工的各級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2364個,總建設規模578.3萬平方米,總投資176.9億元;已竣工各級殘疾人康復設施914個,總建設規模344.9萬平方米,總投資111.2億元;已竣工的各級殘疾人托養服務設施791個,總建設規模214.8萬平方米,總投資57.8億元。
持證殘疾人3566.2萬人
截至2018年底,全國31個省級、261個地市級、863個縣級殘聯開通網站。全國殘疾人人口基礎數據庫持證殘疾人3566.2萬人。智能化殘疾人證試點成功,正式進入全面換發階段。北京智能化殘疾人證全面換發完成,20個省區市啟動第三代殘疾人證的換發工作。北京和上海開展了電子證照的試點應用服務,為“互聯網+殘疾人服務”奠定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