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編者按:
社區社會工作是專業社會工作的一種基本方法,它以社區和社區的居民為案主,通過發動和組織社區居民參與集體行動,確定社區問題與需求,動員社區資源,爭取外力協助,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或預防社會問題,調整或改善社會關系,減少社會沖突,培養自助、互助及自決的精神,加強社區凝聚力,培養社區居民的民主參與意識能力,發掘并培養社區領導人才,以提高社區的社會服務水平,促進社區的進步。
社區社會工作者很長一段時間里,被等同于“居委會大媽”,現如今這樣一個角色發生了變化,很多專業社工機構開始派駐年輕的專業社工進入到社區服務。
科班專業社工的服務
23歲的趙維為在2011年畢業后,來到北京市朝陽區惠心社工事務所工作。之所以選擇這份工作,第一是她自己很喜歡,第二是和大學所學專業很“搭”。
2008年,趙維為就讀于民政干部學院社會工作系,在校期間拿到了一級養老護理員和一級災害信息員的資格證書,這為今后的社工生涯儲備了更多理論知識。
因為具有專業社工背景,趙維為被寄予厚望。畢業后很快負責起朝陽區潘家園和勁松兩個社區的養老項目。在項目執行過程中,趙維為會深入社區找到社區有多少家養老服務點,針對社區老人的不同情況提供個性化服務。
除了社工事務所派駐的專業社工外,社區內部也有從社會招聘上崗的社工。
“社會招募的社工可能專業度不夠,他們對于本社區居家養老的具體對象很熟悉,可以安排老人們的飲食起居,但如果是老人提出財務、法律等專業性問題,就需要依靠專業社工,我們在對老人情況充分了解后會為老人接洽社會資源,盡最大可能維護老人權益。”趙維為說。
目前,趙維為還是一個社區志愿者項目的招募主管,他并不急于為今后打算,而是想先干好手頭這些項目。“已經將社區志愿者招募的項目有所延伸,在社區里設置崗亭專門用來招募志愿者。”趙維為對《公益時報》記者說。
而2008年畢業于中山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的王蓓蓓,畢業后一直從事本專業工作,碩士學位的她要算得上社工隊伍里學歷較高的了。
畢業后,王蓓蓓選擇了深圳的“春雨社會工作服務社”的社工機構,在機構中擔任督導部主管,服務于社區矯正、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及信訪等領域,還率先在深圳全市開創了禁毒社工和信訪社工試點工作。
說起那時的經歷,王蓓蓓覺得正是用到了自己的長處。她覺得,社會工作并不像公眾想象的那么簡單,還是需要專業理論作為支撐,這樣工作會更高效。
除了擁有專業知識外,拿到一個職業資格證書也會更有利工作。2008年王蓓蓓通過初級社工考試,取得助理社工師資格;2009年又通過中級社工考試,取得社工師職業資格。
服務也要經驗
2003年北京市豐臺區東鐵匠營街道在所轄成壽寺社區招考社區工作者。當時沒有太多社會工作經驗的劉冰冰,報考的是成壽寺社區副主任一職。很幸運,2003年2月劉冰冰正式走馬上任,開啟了她的社區工作者生涯,這一干就是11年。
劉冰冰到成壽寺社區工作后就趕上了非典,社區要求對接觸過已經確診的非典病人家屬及接觸者進行隔離看護,要保證社區里的接觸者在隔離觀察期間得到正常的飲食起居照顧。這在當時成為了劉冰冰等社區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當時人員的缺乏又導致這些社區工作者們必須一人分飾多人的角色。
經歷過SARS后,劉冰冰的社區社會工作才剛剛開始,隨后的施工擾民維權事件又讓她措手不及。由于成壽寺“撤村并居”建設的加快,周邊集中了大量房地產項目,晝夜施工使得居民們怨聲載道。離施工地較近的居民率先向開發商提出擾民費補償,好不容易談好補償款,事件又繼續發酵,離施工方較遠的幾棟樓的居民也表示受擾,提出補償要求,僵持多日后開發商妥協。
社區工作除了依靠專業,更多的是經驗積累,“SARS”、“擾民維權”兩件事情讓劉冰冰覺得干好社區社會工作并不容易。“這算是大事,像平常居民家中的家長里短,我們這些社工早已習慣了。”劉冰冰說。
社區社工的身份
常年的社區工作經歷使得劉冰冰認識了不少居民,居民們不管是褒獎還是指責,劉冰冰都當成了一種前進的動力,這種動力中也摻雜了無奈。
現在已經是成壽寺社區書記的劉冰冰,仍然只是街道辦事處所轄社區聘用的社區社會工作人員,并不像街道辦工作人員有公務員身份,職位上升通道不明晰,如果是社區社工的話,劉冰冰的職業通道算是到頂了。
劉冰冰還覺得,對于社區社會工作者這樣一類的崗位,即便是社工事務所的專業社工來干,工作穩定性也不是太強,流動性大。
在劉冰冰所在的成壽寺社區里,就有一個從社工事務所派駐來的專業社工,他更多的工作是執行政府購買事務所的項目。
“這也是現實環境造成的,目前工資待遇、社會認同、發展前途在一些年輕社區社會工作者身上體現的并不明顯,好多社區新招來的社工干不了多長時間就離開另謀職業了,但社區發展又離不開這些社工。”劉冰冰說,“盼望著針對社區社會工作者的政策能夠有所調整和改善。”
畢業后一直在社工事務所工作的趙維為說,同學當中有些已經改行,不再從事這個專業,大多是覺得這個專業薪酬不高、就業率不好。
據《京華時報》報道,2013年北京市近3萬名社工曾集體漲薪,但漲薪后社工平均工資為2000多元,最高的也只有4000元。2014年,北京市社工崗位的薪酬有望制定出臺指導標準。
公益時報記者 張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