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國際社工日前夕,民政部網站對第三屆全國優秀社會工作案例評選結果進行了公示。9個一等獎中有3個是老年社會工作的案例,其中兩個是由福利院系統的社工實施的,顯示出老年社會工作在福利機構的蓬勃發展。
制度化的社工體系
梁娟娟是一等獎案例《我的人生畢業禮——廣州市老人院長者生命教育計劃》的參與社工之一。
“長者生命教育計劃是老人院寧養服務生命關顧計劃的一部分。寧養服務在我們院從2008年慈愛樓建立就開始了探索,我是從2010年開始接手這項工作的。”梁娟娟表示。
2010年,是梁娟娟通過公開招考入職廣州市老人院社工部的第一年。據她介紹,社工部里的社工主要有兩種來源,一種是和她一樣,陸陸續續通過公開招考入院的社會工作專業的畢業生;一種是老人院原來的職工通過轉崗進入社工部,當然前提是必須通過社會工作師資格考試拿到證書。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沒拿到社會工作師資格的人員擔任活動員,輔助專業社工開展工作。
廣州市老人院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的這種做法,有著政策推動的背景。2000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意見》,隨后民政部制定了《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明確提出引入社會工作專業制度,聘用專業社會工作者。
隨后,各地福利院開始引進專業社工,陸續建立社工部。廣州市老人院正式成立社工部是在2005年7月,這是廣東民政系統第一個社工專業部門。2007年8月,廣州市老人院等90個單位被確定為全國民政系統社工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單位。
2008年,《關于民政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的指導意見》發布,明確要求民政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原則上以社工崗位為主。
2010年3月,民政部命名全國首批15家社工人才隊伍建設試點示范單位,廣州市老人院位列其中。
社工在福利機構中有了專業的崗位,隨之而來的是比較規范的薪酬體系。“我們的薪酬是嚴格按事業單位薪酬體系、專業職稱薪酬執行的。”梁娟娟說。《關于民政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的指導意見》規定,社會工作師一二三級崗位屬于中級專業技術崗位,對應八至十級專業技術崗位;助理社工師一二級崗位屬于初級專業技術崗位,對應十一至十二級專業技術崗位。
為了促進社工的專業成長,廣州市老人院還邀請香港圣公會等機構的老年服務專家為社工們提供培訓督導服務。“除了來院里進行培訓,我們平常還可以與他們通過郵件溝通,保持聯系。”梁娟娟表示。
一條龍式的老年社工服務
據梁娟娟介紹,目前廣州市老人院共有一千多位老人入住。社工部的十幾位工作人員為他們提供從入院到離世的專業社工服務。“我們稱為一條龍服務,包括輪候評估、院舍適應計劃、活動開展、心理問題跟進、臨終關懷、追思會和家屬跟進服務等。”
“對于等待入院的老人廣州市現在實行輪候制度,”梁娟娟說:“社工作為評估小組成員會和醫生、護士等一起對老人進行綜合評估。”
對剛剛入院的老人,社工會開展院舍適應。提供導向、咨詢和輔導服務,并聯絡轉介相關的服務和資源給有需要的院友,幫助其盡快適應和融入院舍生活。“我們院離市區遠、傳統觀念、新環境等都會使老人產生心理上的失落,社工通過與他們的接觸了解老人的問題,通過溝通幫他們熟悉環境、調適心理。”梁娟娟表示。家屬的工作同樣必要,社工們會抓住家屬來院的機會與其進行面對面交談,也會有電話溝通,而院方在網上進行的信息公開也是渠道之一。
老人在院中生活時同樣會不斷產生心理問題。梁娟娟表示:“我們這的老人有很多臥床的、生病的,疾病會影響他們的情緒。社工會采用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個案跟進、專業小組等不同方式為老人提供服務。”社工組織的小組、開展的活動有著自己的專業性——通過日常接觸及時了解挖掘老人需求,構建病友小組,幫助老人學習團體管理,互相支持,分享、鼓勵,實現助人自助的目標。
對于臨終的老人,老人院會開展寧養服務。社工會定期評估老人需求,“比如在營養方面,臨終的老人會有一些特殊的飲食需求,社工對老人比較了解,會將需求提供給營養師。”梁娟娟說。
長者生命教育計劃正是寧養服務的生命關顧計劃的一部分。生命關顧計劃開展的服務有很多種,比如:為有需要的老人制定人生歷程回顧紀念冊;開展生命教育系列講座及工作坊;以大型集會、小組、個性化關懷的形式為老人開展祈福、助念等宗教活動及符合老人自身風俗習慣的靈性活動;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情緒疏導和減壓服務;為老人家屬提供殯葬事務咨詢指引、哀傷輔導及支持服務;開展跨專業善終個案服務,為臨終老人營造溫馨、安靜的生活環境,滿足老人遺愿;為有需要的離世老人舉辦追思會等。
公益時報記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