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6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會賢
2013年,企業社工試點在全國展開,東莞是全國入選民政部首批企業社會工作試點地區的唯一地級市,東莞市共有9個社工服務機構成為首批試點單位。而早在2011年,東莞市已經出臺購買企業社工的相關文件,并開展試點。東莞的企業社工發展模式以及遇到的問題,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7月26日,在民政部企業社會工作試點開展一年之際,東莞舉辦企業社工實務研討會,發布東莞市企業社會工作發展情況報告,共同探討企業社會工作的現狀及發展方向、服務模式和方法,建立交流平臺。
東莞市民政局調研員鄭錦堂介紹,市鎮兩級財政已向社會組織購買工會和企業社工32名,還購買了超過20個新莞人社工崗位,為在莞異地務工人員家庭及子女提供專業服務。多樣化的服務使企業員工的業余生活得以豐富,情緒壓力得以舒緩,精神面貌得以改善,極大地滿足了企業員工不同層次的需求,受到企業和員工的肯定和贊揚。
納入工會系統
東莞企業社會工作肇始于民間自主運作。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紀初,東宏實業有限公司和東莞裕元集團就開始自主招聘專業社工為職工提供心理關懷和文娛活動。但大部分企業對于是否有必要購買社工服務普遍采取觀望態度,行動遲緩。
2011年3月,東莞市正式出臺了購買企業社工服務的相關文件,分別向東莞市正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東莞市鵬星社會工作服務社(前稱星揚)和東莞市樂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三家社工機構購買企業社工16名,派駐到五家企業,由此,由政府獨立出資購買的企業社會工作試點服務正式開始。
試點伊始,政府購買社工服務免費服務于企業尚遭到有些企業拒絕,一年后部分企業主動出資購買社會工作服務。2012年3月,東莞龍昌實業、徐福記和立亞達三家企業分別通過1:1的方式購買企業社會工作服務。2012年8月,清遠市迪米格企業慕名向正陽社工服務中心購買企業社工2名。東莞市企業社工工作開始由原來的政府獨立購買向政府、企業1:1購買過渡。
與此同時,為統籌規劃企業社會工作服務,東莞市將企業社會工作納入工會系統管理,由市總工會全面統籌企業社會工作的整體事務,打造并依托“先鋒號職工服務中心”,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社會工作服務管理的針對性,減少了企業社會工作服務的行政成本。
三種模式
企業社工的主要開展模式是企業內置。社工被派駐到單個的企業,在企業內部為企業的職工提供專業社工服務,與企業內的人力資源部、行政部或者是企業工會合作。
企業內置模式的優勢,是社工與員工同食同宿,能夠真正了解員工的需求,為員工和企業服務。但另一方面,社工的服務受企業管理層(特別是決策者)態度的影響比較大,管理層是否認同社工的理念,直接影響社工服務的開展和效果,目前,選擇社工服務的企業一般是注重企業文化建設的大型企業,并以港資、臺資或外企居多。
不同的企業環境,所傾向的社工服務也有較大差異。例如有的企業關注職工家屬,因而社工較多在生活區為職工家屬提供關懷和親子類活動;有的企業注重新員工的適應,強調職工穩定性,因而社工在工作中需要為新員工的服務投入更多。
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居多的東莞,另一種重要模式是工業園區內置模式。將社工派駐到某個工業園區,借助工會的“先鋒號”職工服務中心實體平臺,為工業園區內的企業、員工及居民提供服務。目前,東莞的莞城科技園、新科、萬江新和工業園區已經在園區引入企業社工服務。
工業園區內置模式的關鍵詞是“服務合作”,更注重與市、街道相關職工服務類社會組織的聯系和合作,強調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員工間的聯動與參與,充分發揮各合作方的資源和專業優勢,整合工會資源形成具體的服務功能及其工作內容和要求,以直接、快捷、方便的方式,為職工提供多元服務,實現工會組織、工會社工和志愿者的協同工作。
這種模式下,服務對象更加多元,包括園區內的企業員工,也包括居住在園區內的員工及其家屬,還有園區內的社會組織。針對多元的服務對象,社工提供的服務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涉及到員工心理、家庭、就業指導幫扶、學習培訓、娛樂休閑等多個方面。
還有一種就是工會內置模式,將社工派駐于市總工會或鎮總工會,利用工會的12351職工服務熱線、工會社工站、康復醫院等平臺,為企業員工尤其是困難職工提供專業社工服務工作。目前,社工已經進入東莞市總工會社工站、法律援助熱線辦公室、石排鎮總工會、茶山鎮總工會、塘廈鎮總工會、樟木頭鎮總工會、虎門康復醫院、橋頭康復醫院等八個站點,進行工傷關懷、工會組建及政策宣傳等服務。
成效與困境
經過三年的不斷摸索,在東莞,企業社會工作的認知度和接納度不斷提升。在企業社工進駐之初,絕大部分員工及家屬對突然出現的社工充滿好奇與不解。部分服務對象以為社會工作者是政府工作人員,或者以為社工是“玩游戲”的。企業則更多顧慮社工是政府派至企業監督其發展的“特派員”。但隨著企業社會工作服務的開展和深入,企業社工逐漸為企業、員工及其家屬所認識和接納。越來越多的企業員工及家屬在情緒、精神、健康存在困擾時主動向社工咨詢,也會將其身邊受生活困擾的朋友向社工轉介。
企業方面則開始接納并在人財務方面支持社會工作在企業的發展,更有部分企業主動購買企業社會工作服務崗位或者項目,如2012年東莞徐福記食品有限公司、東莞立亞達電子有限公司、東莞龍昌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均自主購買企業社會工作崗位,陸遜梯卡華宏(東莞)眼鏡有限公司總部則出資萬元支持企業社會工作服務項目。
而目前,企業社工面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社工價值觀與企業理念的沖突。2014年世界社工聯合大會重新定義了社會工作概念。社會工作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職業,是促進社會改變和發展、提高社會疑聚力、賦權并解放人數的一門學科。社會工作的核心準則是追求社會正義、人權、集體責任和尊重多樣性。而企業則以盈利為目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社工服務為員工爭取最大的福祉看上去會影響企業盈利情況,企業社工與企業之間似乎存在天然的沖突。加之“有形成本”與“無形產出”之間的困局,企業購買社會工作服,付出的是真金白銀,看得見,摸得著,而社工的服務很難在短時間內立竿見影。因此,需要尋找到企業社會工作與企業間的利益結合點,把做好員工關懷與服務與企業生產統一起來,讓企業懂得看似花錢的員工服務做好了,能夠產生足夠大的溢出效益。
社工的介入也可能讓企業中的人力、行政、工會等聯系比較緊密的部門覺得是來“搶飯碗”的,故而出現種種不配合。因此,社工介入前必須了解不同企業、不同部門的文化和分工,注重處理及調節與其他部門的關系,找到社會工作服務與企業對員工一般服務的區分點與結合點,巧妙地融入企業。
多頭管理導致服務不順暢
行政上,企業社工則面臨著多頭管理與社工工作交代的沖突。社工在工業園區內開展服務是相對自由,但當社工面臨工會、社工機構、工業園區、鎮街等多個相關主管部門的管理時,就容易造成混亂。目前東莞市工業園區內企業社工的直轄管理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社工需要同時向多個部門進行工作交代,甚至出現不同部門對同一事件的不同的回應或指示。開展一個服務,要向所在企業以及多個有關部門和單位申請和報告,程序繁瑣復雜且處理反饋時間較長。這種多頭管理的現象并不利于社工服務的開展和企業社會工作的發展。
針對這些問題,除了完善政策支持,增大購買力度,更重要的還有理順工作機制,優化服務格局。如何理順市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民政局),市總工會、服務企業、機構,社工、服務對象等之間的關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機制與工作格局,對于企業社會工作能否提供有效高質的服務至關重要。
■ 公益時報記者 王會賢
個 案
企業說:社工是企業和員工間的橋梁
東莞龍昌數碼科技有限公司1964年在香港創立,在東莞市以生產遙控電子塑膠玩具及數碼電子玩具為主,廠區有3000多名員工。龍昌數碼的管理人員胡迎春介紹了他對企業社工的看法。
2011年5月3日,東莞市正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正式進駐公司,成立龍昌社工站。目前龍昌社工站的兩名企業社工,1名由政府購買,1名由企業購買。龍昌也是東莞市最早自行購買社工服務的企業。
持續四年的社工服務,讓員工從抗拒到逐漸接納。自社工進駐企業后,起到了一些正面的、微妙的作用。胡迎春說:“80后、90后員工背井離鄉來到東莞,在情緒上需要舒緩。”社工主動走進生產車間和員工平常生活中,跟員工打成一片。方式也很多,比如在中午吃飯的時候,社工會通過龍昌廣播站播放一些生活小故事與心靈雞湯。
胡迎春更看重社工的第三方角色:“廠里有工會、互助會,但它們還是從工廠角度出發,而社工則是第三方身份,這種身份會讓員工更加信任,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潤滑了員工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比如,員工會主動向社工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社工也會搜集員工的合理意見反饋給企業,以便企業更好了解員工的想法,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與歸屬感。
有時候工廠管理者認為某位員工工作態度散漫,請他去談話,但雙方都覺得自己有理。后來管理者與社工一起去跟員工談,社工能做出客觀、中肯的分析,對員工、企業都有好處,這樣問題處理起來就會快很多。社工還開展了許多康娛類的活動,讓員工下班后可以參加,豐富了他們的工余生活。
胡迎春說,在購買企業社工的四年時間里,與其說員工是最大的受益者,不如說企業是最大的受益者。社工服務的引進,在彰顯企業文化、企業社會責任感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助力作用。“我們會繼續做社工的同行者,向更多的企業同仁宣傳社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