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站在深圳龍華新區大浪辦事處一家技能培訓學校的門前,28歲的李朋感到迷惘。
他在招生簡章上看著一門門課程,想報個英語班,但2000元的學費像塊石頭一樣壓在他心上。打工工資不算高,每月還得寄回江西老家,一下子讓他交出這些錢,“還真緩不過來”。
他帶一張簡章回宿舍,戀戀不舍地看,忽然被簡章一邊的四個字閃了一下眼——“進步銀行”!在邊上是一個沒有標點的長句:“沒有錢也可以學習技術為進取青年提供零利息貸款”!
“怎么會有人無緣無故培養你,借給你錢?”李朋心里冒出一個大問號。
別出心裁的進步銀行
李朋學英語是想提升自己。在模具設計這一行做了好幾年了,他認為有些朋友能拿到月薪上萬,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懂英語。他決定突破以往的自己,打定主意去這家“幫人進步的銀行”尋求幫助。
接下來的一個周日,他見到了好人好事公益教育發展中心的項目官員陳夢鴿。“進步銀行”是這個教育發展中心同大浪街道辦事處團工委合作的一個社會教育公益項目。
回憶當天的面試,李朋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他向陳夢鴿介紹了自己的情況,遞上了自學計劃書、貸款申請和還款規劃。讓他感到納悶的是,面前的這位“面試官”怎么問的都是些工作經歷,要參加什么培訓,為什么想參加這個培訓等基本問題。他突然記起“進步銀行”簡介中的一句“申請條件是年齡在18到25歲之間”。壞了!他想,自己已經28歲了,“是不是太老了”?
他多慮了。一場坦誠的交流后,他成功拿到了2000元的無息貸款。
“之所以要有一個25歲的限定,是因為我們認為25歲到30歲是一個人工資增長的黃金時期,根據經濟條件,可能會對這個項目沒太大的興趣。”陳夢鴿解釋說。
這位20歲剛出頭的項目官員告訴記者,面試主要需確定的是,面前的這個人是否真的積極上進渴望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另外他是否能督促自己信守承諾,不僅是還款的承諾,還有提升自己后愿意繼續奉獻社會的承諾。一句話,面前的是不是一個“進取青年”。
零利息放貸只針對“進取青年”
在“進步銀行”的創辦者眼中,“進取青年”是有著特別的界定的。他們屬于“新生代農民工”。以年齡來界定,指的是出生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戶籍仍在農村但已進城務工的人員。調查結果顯示,他們有近四成的人希望在未來一年中創業,有超過一半的人希望獲得創業知識的培訓。
好人好事公益教育發展中心總干事范志明說,“進步銀行”是針對目前青年人職業晉升通道較為單一的社會境況而設立的社會建設型項目,從社會“新生代農民工”中選拔出“進取青年”,每人提供3000元至5000元的無擔保免息學習貸款,同時配套專業公益課程、個人成長、職業規劃、團隊互助等活動,幫助他們提升能力建設、培養社會責任。
以大浪辦事處為例,這里是深圳新興的工業區,本地戶籍人口不到1萬,而實際管理人口已經達到近50萬人。新生代農民工大多教育背景有限,收入微薄,同時面臨著殘酷的生存環境。如何讓這個群體融入城市,被城市接納,直接關系到城市發展的未來。
大浪辦事處團工委書記吳映寬告訴記者,自2012年底開辦以來,“進步銀行”公益項目已經順利培育出了第一期5名學員,目前正在進行的第二期學員數已擴充至10多位。已從項目中“畢業”的學員能力提升,薪酬收入也隨之增加了。接下來他們計劃擴大規模,給更多的青年提供一個交往、學習、展示和提升的機會。
進步銀行讓夢想落地
來自廣西玉林的藍宇婷,是第一期學員之一。她說,自己當初是“懷著小女孩的一種夢想”,為多掙點錢而來到廣東的。但在漂泊了兩年時間后,卻發現依然在底層做普工,每月只能賺2000元左右。她曾經打算學市場營銷,攢點錢做生意,但夢想怎么去實現呢?從“進步銀行”里“畢業”后,她勇敢地辭職做起生意。“現在這份工作,更符合自己的夢想。”她告訴記者,最近她又報了一個專科的學習班,繼續深造。
原先做保安的周炳亨來自廣西桂林,受“進步銀行”資助學習英語之前,正在一個小公司里跟著師傅埋頭學習計算機技術。培訓英語的過程中他換了工作,成為一個商場的管理人員。他告訴記者,現在比過去自信得多。這得益于“進步銀行”除了提供無息貸款,還有一些公益課程,那些有多年行業經驗的老師們定期做的講座,還有在活動中與其他年輕人的交流互動,完全打開了他的視野。
勞潔從第一期項目“畢業”后,成了第二期項目的班長。她是一個來自廣西傳統農村大家庭的女孩,成長環境造成了她內向、不善與人溝通的性格。“還有些自卑。”她說。然而,現在她的同事們都對她刮目相看了。她們說,以前那個愛獨來獨往,見面也不怎么打招呼的勞潔不見了。“老師講的性格分析的方法特別適合我,自己也嘗試著做一些改變,在課上課下也交到了不少朋友。”她說。
特別的天使投資人
陳夢鴿說,這些講師也正是“進步銀行”的投資人中的一部分,他們也被叫做“天使投資人”。“我們也會提前告訴他們,錢如果收不回來,只能共同承擔損失。”
“做第一期的時候,正好是11月份,因為過年都要回家嘛,也許你明年就不來了呢,但最后證明,我們用真心換來的還是真心。”記者了解到,迄今“進步銀行”的還貸率是100%。
還有一位特殊的投資人——北大研究生王梅燕,她不僅籌來了40500元錢,還作為班長跟最早的5位貸款者一起學習了一段時間。她說:“通過這個項目,結識了一幫可愛的人,雖然這幫青年朋友來自農村,但他們仍然沒有因為自己的教育背景、工作壓力而放棄學習。我覺得我們不是放款人與借款人的關系,而是朋友與朋友的關系。”
“我們相信,每一位青年都是可塑之才,我們將為有夢想的青年人提供向上的階梯,讓夢想開花。”范志明說。(據《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