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木蘭
“地球一小時”也稱“關燈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2007年向全球發出的一項倡議:呼吁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個星期六20:30~21:30期間熄燈1小時,以此來激發人們對保護地球的責任感,以及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的思考,表明對全球共同抵御氣候變暖行動的支持。這是一項全球性的活動,世界自然基金會于2007年首次在悉尼倡導之后,以驚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如今這個活動已經持續八年,今年的3月28日(星期六)將是第九次。
過量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目前已經極大地威脅到地球上人類的生存。公眾只有通過改變全球民眾對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態度,才能減輕這一威脅對世界造成的影響。
2月10日,世界自然基金會揭曉了2015年中國區主題“能見蔚藍”,并同步發表中文版全球宣傳片,正式拉開今年地球一小時的序幕。為響應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主題,今年地球一小時在中國將繼續聚焦當前最急迫、最受關注的環境議題——霧霾,發出“能見蔚藍”的倡議。
該活動提出以來,得到了眾多支持,也存在一些負面的評論聲音。對此,《公益時報》聯合新浪公益、問卷網、鳳凰公益推出本期益調查:“地球一小時”,今年你會參與么?
本次調查從2015年3月26日16時開始,截至2015年3月30日10時,共有2917名網友參與調查。結果顯示46.15%的網友認為形式大于作用,沒有什么實際意義。關于你希望今后該活動關注哪方面的議題的調查,有34.62%的網友認為應該關注綠色生活,有24.75%的網友認為該關注可持續能源的開發,認為應該關注生態問題保護的網友占24.3%。
網友留言:
林悅然是好叉子:平常都節約用水節約用電,擠公交坐地鐵,提倡的東西都是平常在做的事,大規模同時關燈的影響有多大是都不知道嗎,再者說每年就斷一小時電有蛋用,大部分家電待機狀態下的耗電量是15%,把這個能拔了就省不少電了,凈整些沒用的。
石化實說:從關燈到行動,地球一小時倡導更多個人環保行動,比如多吃菜,環保袋,不開車,自帶筷,不剩飯,愛動物說出來,走進戶外放棄宅……
四無砂五行:很多人要的只是這種自我滿足感,好像關燈一小時就做出巨大貢獻拯救了世界一樣,然后該怎么浪費資源怎么浪費。他反駁你只是因為你打破了他的自我滿足感?
可愛的孫儷:關燈,一小時的“黑暗”,換來更長久的光亮,更照亮一種生活態度,乃至人生修養。素心如簡,遠離鋪陳,更接近生命的純粹;自奉儉約,熱愛環保,才抵達文明的高度。于此而言,該環保的不止用電,該生長的當是環保精神!
小編:作為地球一小時之熒接蔚藍的工作人員,看到很多平時都不出宿舍的同學都響應地球一小時的號召走出宿舍關燈一小時來跑內環真開心!大家的支持讓看到活動的意義!希望改變的不僅僅是這一個小時!藍天,需要你我的努力!
■ 本報記者 張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