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第五屆全國社會工作行業組織大會暨社會治理背景下的社會工作創新發展論壇11月5日在香河大愛城舉辦。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名譽會長徐瑞新,民政部副部長、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會長宮蒲光,民政部社會工作司副司長黃勝偉,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京等參加了會議。
宮蒲光以“發展社會工作 助力社會治理”為主題發表重要講話。
宮蒲光指出,加強創新社會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社會工作是加強創新社會治理的基礎力量與重要手段,在踐行社會治理理念、落實社會治理目標、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方面具有獨特作用。
宮蒲光要求社會工作要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協同,專業引領、職業保障,本土創新、融合發展”的原則,實現由頂層制度設計向底層實踐深化、由注重人才培養向人才培養與人才使用并重、由少數先行地區向全國各領域全面鋪開的轉變。
對于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等行業組織,宮蒲光強調,要堅持政治引領與專業方向相統一、公益導向與市場機制相統一、經驗傳承和大膽創新相統一、腳踏實地與擴大影響相統一。重點要履行好兩方面職責。一是要履行好推動社會工作事業發展的職責;二是要履行好促進社會治理創新的職責。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京向大會作了題為《適應社會治理新常態 開創社會工作新局面》的主題報告。報告總結回顧了2015年全國社會工作行業組織工作情況及聯合會發展情況,對當前面臨的形勢及挑戰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計劃。
報告指出,去年底全國已有24個省級、97個地市級、168個縣級社會工作行業組織、3500多家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及大量開展社會工作服務的社會組織。今年這個數量還在大幅增加,社會工作組織數量進入飛速增長的時期。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在2015年實現了聯合會的轉型升級,成為同性質、同類別社會組織的中樞組織和聯合平臺,打造了機構培育、人才培養、會員服務、經驗推廣、公益慈善、宣傳媒體等多維度的服務平臺。
在創新社會治理方面,聯合會自2010年以來設立了18個社會工作實務創新基地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成立了“社會創新課題組”;受民政部委托,正積極籌備組建“災害社會工作救援服務總隊”,經批準后將建立全國性的災后援助人才庫;與司法部、共青團中央、總工會等一起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橫向合作項目。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推出注冊老年社會工作師職業能力培養體系,編制出臺《注冊老年社會工作師職業能力標準體系(試行)》《社會工作督導培訓認證體系(試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評估標準體系(試行)》,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與目前多元化的崗位、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相適應奠定了基礎。
此次大會不僅是坐而論道的大會,還是起而行之的大會。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榜樣公益基金“國家智能化社區服務平臺工程”正式啟動,北京銀灣科技有限公司為平臺捐款300萬元。項目旨在解決社區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推進社區智能化管理,增強社區服務及養老等方面綜合功能。在下午舉辦的分論壇——“2015中國香河·社會化養老發展論壇”上,“大愛城創新型全齡層養老生活示范展示平臺”正式亮相。
參加第五屆全國社會工作行業組織大會的領導和嘉賓還有愛晚工程領導小組副組長程法光,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何建民、孫建春、劉良玉、王國英、王柏泉、馬劍飛,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兼職副會長、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劉曉,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趙蓬奇,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省市民政部門負責人、社會工作行業組織負責人,以及社工領域的相關專家學者、其他社會組織負責人。
11月6日,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大興區社會工作實務創新基地“愛在身邊”公益項目正式啟動。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京、副會長何建民,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北京市社會建設工作辦公室副巡視員趙濟貴,大興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沈潔,大興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賀銳等出席儀式。
設立社會工作實務創新基地是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推動全國各地在社會服務項目方面創新和探索的重要舉措。據劉京介紹,目前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已經在全國多個省份設立了社會工作實務創新基地。
北京市大興區作為聯合會的第18個社會工作實務創新基地,成立了社會創新北京分課題組,并把“社區養老模式創新”作為首個研究項目,已開展了大興區養老服務情況調研和社區養老需求調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和專業社工技能,開展務實化的社區養老模式試點,參與社會治理,探索社會服務立足點和社會創新的突破點。
為促進社會工作在大興的發展,大興區采取了多種措施加強社工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是充實社會工作專業隊伍建設,區社會辦連續五年對大學生社區工作者進行統一招錄,保證每個社區服務站有至少三名專職社區工作者,二是加大培訓力度,分類、系統、定時對全區社工進行培訓;三是購買專業社工崗位。”賀銳在致辭中表示,“目前全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已有2830人,成立了11家專業社會工作事務所。”
為了進一步促進社會工作實務創新,發展社區養老事業,大愛公益基金“愛在身邊”公益項目同時啟動。
養老社工是稀缺人才
督導評估需要統一標準
打造專業化、職業化隊伍
加強三社聯動
北京吉利大學健康產業學院院長、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社會工作職業技能認證中心主任烏丹星
老年專業社工進到老年機構以后應該有什么樣的薪酬?什么樣的地位?是當院長、當顧問、當咨詢師嗎?他到底應該做什么?這些是老年社工職業定位研究要做的事情。老年社工的定位是養老職業當中專業技術人才,不是普通護工,集咨詢、管理、運營三位一體,專業化職業化的人才。這樣的人才,養老機構一定稀缺一定是瘋搶的。
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秘書長、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特別顧問史柏年
社會工作督導人才的培訓,存在這樣幾個方面的問題:一個規模比較小,第二個培養體系并不是非常系統完善。第三個培訓的方法,跟實際能力的提升、實踐環節等等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在這樣情況下我們制定了這樣一套體系標準。
社工機構評估指標方面,不同地區有差異,給項目打多少分有時候缺乏統一的標準,這樣也有失公平公正。有了統一的標準,全國一致按星級劃分,政府購買服務評審也好就有了一個依據。
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北京市社會建設工作辦公室副巡視員趙濟貴
近年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首都社會工作隊伍專業化、職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取得了顯著成效。
目前北京地區共有20723人獲得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占全國獲證人數的9.96%,通過率居全國前列。全市已建成107家社會工作事務所,實現了16區縣全覆蓋,共吸納專業社工1400多人,帶動志愿者1.3萬余人,累計開展專業社工服務9.5萬余次,服務對象超過49.1萬人次。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上海市社團局局長李政
上海市根據實際,經過多年探索,形成了“以回應居民需求為目標,以社區為服務平臺,以社會組織為服務載體,以社會工作為服務手段”的三社聯動機制。因地制宜加強實踐探索,形成了多種模式:一是平臺委托型,二是專業指導型,三是項目引導型,四是內部發展型。
過去五年廣東省社會工作師聯合會建設五大工作平臺,聚集了一批廣東社會工作精英人才。一是省內十大高等院校專家學者行動研究平臺,二是全省地級市社會工作協會聯合工作平臺,三是全省社工師精英推動社會工作發展平臺,四是境內外資深社工專家交流支持平臺,五是粵港社工合作發展平臺,與10家香港社團和大型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廣東省社會工作師聯合會會長李敏蘭
養老產業需要更完善的政策
全國老齡辦信息中心養老養生管理中心主任劉紅塵
目前我們養老資金的來源渠道單一,市場化率很低,養老發展很不平衡。政府責任是頂層設計,完善投融資的政策,完善土地供應政策,完善補貼支持的政策,完善人才培養問題。
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副會長張愷悌
大家都處在實驗室狀態,我們怎么樣把我們實驗室的品牌拿到社會上合作,進入到養老行業?起步階段做小不做大,這樣避免風險;做人不做房,注重核心;做精不做全,做有效需求。讓社會資本進得來,留得下,走得穩,長得好。
老齡發展要摸清存量,保持健康發展。從市場反饋的角度,老齡產業從任性向理性發展。以資本驅動到以需求驅動,需要我們在社會治理方面提高對老齡需求的重視。
如何走出老齡產業冰與火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副主任、經濟學博士黨俊武
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老齡產業市場,僅僅社會養老這一塊潛力就很大。社會工作者要干什么?堅定市場主導開發產業的信念和信心。老年產業不同于其他的產業,里面有人道主義的這一面,所以我們要搞社會企業。
我誠懇地希望社會工作者,特別是社會工作協會引領中國老年服務業,為建構適應老齡社會需求、領航全國社會化養老服務產業的工程,做示范性的貢獻。
社會化養老前景和當前攻略
大愛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李大彥
大愛城創新提出了愛生活模式,堅持根據中國文化價值觀,打造市場化、全流程、全配套、規?;滦徒】叼B老,契合當代中國大多數家庭生活需求的新生活形態和居住模式。
依托養老服務、終身教育、健康醫療與現代農業四大核心產業鏈配套,解決子女與老人社區問題,避免社區只有單一老年人的生活窘狀,打造真正適合老人居住的新型健康社區。
創新型全齡層養老生活示范展示平臺
廣東省深圳市社會工作者協會秘書長張卓華
社會工作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工作,其專業作用的發揮一定是在與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互動,在傳導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實踐中發揮作用。近年來協會積極引進政府資源、企業資源、金融、媒體資源等政府、企業、社會資源,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工作專業為支撐,以社工服務機構為載體,以服務項目為實體,承接政府公共服務職能轉移,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聯動社會組織,激活社會工作在社會治理中的專業作用發揮。
激活社會工作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大興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沈潔
大興區探索形成了“三社+”的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即以街鎮養老照料中心為平臺,強調對社會資源的吸附能力,充分發揮養老機構對社區托養和居家養老的輻射和拓展作用,社區養老和社區、社會組織及專業社工相互配合,積極開拓社會資源,整合社會力量,最大限度附加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功能。
探索社區養老模式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
北京社會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沈小平
京津冀社會工作協同發展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北京社會工作者協會、天津市社會工作協會、河北省社會工作促進會共同發起,力爭建立一個三地協同的、高效聯動運行的工作機制;組建一支協同互助的、優秀的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構建一套一體化的行業發展標準與規范。
推動京津冀社會工作一體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