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3月14日下午,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倡議召集的“互聯網+社會組織”研討會在靈析召開。中國慈善聯合會、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新華公益、百度公益、滴滴公益、中國社會扶貧網、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等24家關注社會組織發展的企業、慈善組織、網絡媒體代表出席。在4個小時的熱烈討論中,各方代表從自身優勢出發,共同探討在互聯網時代,如何在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及公益慈善等領域進行合作與創新。
與會代表表示,互聯網的發展滲透到社會及公眾生活的各個層面,公共服務、社會治理也必須與時俱進地順應互聯網時代,運用互聯網的資源、方法、理念來重新塑造、輔助和拓展社會公益慈善的工作。結合本次研討會的主題,主辦方選擇在一家面向社會組織發展的互聯網企業召開,更接地氣。
與會相關代表表示,社會組織信息公開一直是社會各方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互聯網社會是風險社會,風險社會的治理手段就是信用。中國社會扶貧網代表認為,社會組織的公信力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社會的監督,同時需要加強內部的建設。與會代表建議,相關互聯網平臺之間應打破數據壁壘,助力社會組織實現數據共享,推動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提升社會組織公信力。
此次研討會,有中國銀行與工商銀行兩家代表出席。中國銀行代表表示,社會組織在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存在同質化傾向;求同存異,個性化、差異化的發展更有利于整個公益事業的推進。
工商銀行代表表示,工商銀行做公益的特點是將金融賦能到合作商戶中,與此同時,通過積分兌換的方式獎勵廣泛參與公益項目的志愿者。談到資源整合,他表示如何篩選公益項目以及如何抵御風險,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
互聯網+讓傳統的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打破傳統的界限,實現融合發展與開放合作。這其中不僅包括不同組織的跨界合作,也包括社會組織之間的融合發展。網信公益正是跨界資源整合的實踐組織,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在幫助社會組織的同時,也讓其自發幫助更多相關社會組織。此外,網信公益代表還認為,捐時間也是捐贈行為的一種,公益人士可以采用區塊鏈的技術加上志愿憑證捐出時間,對老齡化等社會問題的發展也將起到積極幫助。
百度公益代表認為,互聯網公益的春天仍未到來,AR、VR等技術迭代存在著不可控因素,即使是百度等互聯網行業巨頭,在互聯網公益的道路上也仍舊在探索創新。他表示,社會組織集中力量聚焦到線下公益更為迫切。
靈析馬滔表示,靈析作為一家專注服務于公益行業信息化的互聯網團隊,致力于非營利機構提供利益相關方、項目、資金、籌款、傳播、公眾參與等全方位解決方案,用創意與技術推動行業透明高效可持續發展。未來,靈析會努力推動行業基于人、項目、資金的數據打通,真正讓每一筆善款來源清晰,去向可見,讓項目過程可被追溯,項目成果有效評估。讓資源高效流轉,讓每一份善意得到最大的尊重。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慈善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與其夸夸其談,不如穩步創新。如今,技術創新帶來的改變很大,也很迅猛,需要每一位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的同仁,學會“+”的意識,把工作做到細致和完美。
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信息宣傳處、社會工作處、志愿服務處相關工作人員出席了本次研討。(據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