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 本報記者 王勇
2019年12月2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公告,正式批準GB38600-2019《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以下簡稱《基本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并予以公布。
這是我國養老服務領域第一項強制性國家標準,明確了養老機構服務安全“紅線”,將有利于防范、排查和整治養老機構服務中的安全隱患,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2020年1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對《基本規范》相關情況進行了說明。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基本規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一是完善了養老服務標準體系。二是有助于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是有助于完善養老服務的綜合監管。
推進養老服務標準化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和養老服務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養老服務標準化做出重要指示。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32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要積極發展養老服務業,推進養老服務業制度、標準、設施、人才隊伍建設。”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加強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監管”。
國務院相繼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的若干意見》《“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都對養老服務標準化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田世宏介紹,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會同民政部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養老服務標準體系。2017年8月,民政部、國家標準委聯合印發《養老服務標準體建設指南》,從老年人自理能力、養老服務形式、服務項目、管理要素等維度,確立了養老服務標準體系框架,將基礎通用、行業急需、支撐保障類標準納入優先制定范圍。
二是發布一批養老服務重要標準。先后發布《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等一批標準,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目前已發布了12項養老服務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正在研制37項標準。
三是強化養老服務標準實施推廣。配合民政部持續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批準下達50余項養老服務領域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培育了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等一批養老服務標準化示范單位。不斷完善全國社會福利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地方標準化技術組織,培育了一批既懂養老產業、又懂標準化的專家和業務骨干。
四是推動養老服務標準化國際合作。積極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314老齡社會技術委員會的工作,派專家深度參與老年勞動力、老年失智癥、老年照護等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工作,積極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與法國等國家推動“銀發經濟”標準化,共同制定國際標準。
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長期照護服務、智慧健康養老等急需標準制定,宣貫推廣標準內容,狠抓標準實施應用;二是開展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專項行動,以試點帶動行業整體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三是夯實養老服務標準化基礎保障工作,加強養老服務標準化專家隊伍建設,為研究、制定、實施和宣傳養老服務標準提供堅實基礎;四是探索推進中國標準“走出去”,加強國際養老標準跟蹤研究和國際合作交流,推動中國養老標準走向世界,更好提升中國標準與國際先進標準的相互兼容。
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基本形成
據高曉兵介紹,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加強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監管的重要指示精神,民政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自2017年起組織開展了大范圍、拉網式的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集中解決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和服務質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三年來,共解決隱患問題40多萬項,有力提升了養老機構服務質量。
根據國務院關于制定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要求,民政部全面梳理了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遇到的問題,服務安全隱患的檢查整治情況,總結分析了當前養老機構中老年人容易受到人身傷害、迫切需要統一規范的主要情形,組織大批一線管理服務人員、養老服務專家、標準化專家論證研究,廣泛聽取行業內外,特別是老年人及其家屬意見建議,編制了《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國家強制性標準,經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
“這項標準編制的主要指導思想就是要總結實踐經驗,建立養老機構服務安全提升的長效機制,這個標準我們希望達到的目的是老百姓能夠看得懂、養老機構經過努力能夠達得到、養老院的服務人員能夠操作、監管部門的監管有依據。”高曉兵強調。
《基本規范》主要內容包括:前言、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安全風險評估、服務防護、管理要求等7部分。其中基本要求、安全風險評估、服務防護和管理要求構成標準主體部分。
在基本要求中,明確養老機構應符合消防、衛生與健康、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建筑、設施設備標準中的強制性規定及要求。同時,對養老護理員培訓、建立晝夜巡查和交接班制度等基礎性工作提出了要求;在安全風險評估中,明確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前進行服務安全風險評估,并提出了服務安全風險評估范圍應包括噎食、食品藥品誤食、壓瘡、燙傷、墜床、跌倒、他傷和自傷、走失、文娛活動意外等9個方面內容;在服務防護中,對9類養老服務安全風險提出了針對性的預防和處置措施,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保護老年人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守住安全“紅線”;在管理要求中,主要通過要求制定應急預案、評價與改進和安全教育三種方式,建立提高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工作長效機制。
“《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的頒布標志著我國養老服務標準體系的基本形成。”高曉兵表示。
促進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基本規范》的出臺對我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會產生重要影響。高曉兵表示,一是完善了養老服務標準體系。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的出臺明確的是養老服務機構的安全紅線,2017年制定的是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明確的是保障養老服務質量的基準線。2018年制定的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明確了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等級線。前不久民政部制定了建立全國統一養老機構等級評定體系的指導意見。
這三個國家標準和實施意見是相互支撐的,也是各有定位的。這樣一來,初步形成了全國統一的養老機構服務標準和評價體系的框架。
二是有助于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我們國家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而且是未富先老。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養老服務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總體上還是處在起步階段,而且從服務機構的情況看良莠不齊、服務不規范、安全不到位等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這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發布,將有助于養老機構管理者和服務人員提高標準意識,做到服務安全有標準可守、有規矩可循,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養老服務的質量。
三是有助于完善養老服務的綜合監管。2018年底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取消了原來養老機構的設立許可,也就是說現在設立養老機構不需要許可。這樣就把事中、事后的監管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現在出臺的這個標準,與即將修訂的《養老機構管理辦法》及其他監管措施相互銜接起來,共同構成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主要依據,確保養老服務既放得開、又管得住,確保入住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多方合作共同發力
推進養老服務標準化工作需要多方合作,共同發力。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司負責人陳洪俊表示,近期將重點抓好五件事:
一是加快養老服務標準制修訂步伐,支持立項出臺一批急需的標準。二是依托現有的試點示范單位,組織開展養老服務標準化培訓和現場交流活動,進一步營造學標準、用標準氛圍。三是啟動征集下達一批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在實踐中總結推廣更多的養老服務標準化創新經驗。四是配合民政部建立完善養老服務標準化專家庫,進一步壯大養老服務標準化力量。五是加強與ISO/TC314其他成員國的合作,依托中國實踐適時提出養老服務的國際標準提案。
高曉兵表示,民政部將在三個方面和國標委配合起來下功夫。
第一,首先要讓大家知道有這樣一個強制標準。把標準進一步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形象語言,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宣讀和解讀。要讓養老機構知道,標準的規范內容是開業的最基本條件,不知道、做不到、做不好就可能被依法處罰直至停業整頓。要讓所有的養老服務行政管理部門都知道,標準是履行職責的依據。如果不知道、不能依法監管就可能失職、瀆職。要讓老年人和老年人的家屬都知道,從而知道自己的權益在哪里,也能夠配合和信任養老機構來履行好自己的監督權利。
第二,做好過渡期準備工作。為了便于民政部門和養老機構充分做好實行強制性標準的準備。《基本規范》規定了兩年過渡期,在這期間,民政部將分類督促指導養老機構對標達標,對條件比較好的養老機構鼓勵他們率先達標,對條件差一點的養老機構要督促、甚至給一些傾斜政策,盡快補上短板。
第三,要加緊提高民政系統自身的檢查執法能力。民政部門作為養老服務行業的監管部門,要把《基本規范》作為養老服務綜合監管的重要依據。下一步,將對照標準要求逐項細化,形成便于操作的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對照檢查表,制定出臺有關執法檢察的規程,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能力水平,確保強制性國家標準在養老服務的各個工作環節能夠貫徹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