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為進一步推進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探索建立新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制度,民政部近日下發《關于開展第二批全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第二批試點工作擴展至北京市朝陽區等78個地區。
“家庭、社會、政府”三位一體
試點地區將探索建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監測預防、發現報告、幫扶干預”聯動反應機制,構建覆蓋城鄉的未成年人社會保護網絡,推動建立“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督為保障、國家監護為補充”的監護制度,形成“家庭、社會、政府”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格局。
《通知》要求,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要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的原則。要切實履行政府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職責,充分整合政策資源、部門資源、層級資源和社會資源,建立權責清晰、銜接有序、緊密配合、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基層組織作用,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形成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合力。
家庭方面,《通知》指出,要堅持從源頭抓起,筑牢基礎防線,完善未成年人社會保護網絡,加強對困境未成年人家庭的監督指導和救助幫扶,引導監護人改善監護方式,提升監護能力,促進未成年人與家庭的融合,依法干預處置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建立困境未成年人發現報告機制
《通知》指出,第二批全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要將救助保護對象延伸至困境未成年人,包括因監護人服刑、吸毒、重病重殘等原因事實上無人撫養的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等侵害的未成年人,缺乏有效關愛的留守流動未成年人,因家庭貧困難以順利成長的未成年人,以及自身遭遇重病重殘等特殊困難的未成年人。
為此,要建立困境未成年人發現報告機制。建立多渠道發現機制,強化教師、醫生、社區工作者等特殊職責人員及親友的發現報告義務,建立民政、公安、教育、醫療、司法、法院、檢察院、婦聯等部門信息通報制度,增強鄰里及社會公眾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事件的報告意識。依托、整合現有資源,設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熱線,提升熱線知曉率,及時受理公眾舉報信息。明確報告受理主體,建立流程清晰、職責分明、快速有效的反應機制。
同時還要健全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幫扶干預措施。建立困境未成年人風險評估標準,對重點未成年人及其家庭進行走訪和調查評估。實施分類幫扶,通過轉介至相關部門或協調社會力量等方式提供針對性幫扶服務。對貧困家庭幫助落實社會救助、等政策,對監護失當或監護缺失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監護隨訪等服務,對事實上無人撫養的未成年人開展委托監護、替代照料等服務。對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屢教不改的監護人,依法采取行政和司法干預措施,轉移監護權,落實國家監護責任。
培育、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試點工作
在社會力量參與方面,《通知》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承辦”的原則,要求各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培育、引導社會工作機構、社會組織、法律工作機構、愛心家庭、志愿者團隊等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試點工作,構建政府部門負責政策制定、資金保障、技術支持、監管評估,社會力量開展監測預防、調查評估、心理關愛、教育輔導、法律服務等具體工作。
開展這些工作的資金,《通知》中列出了兩條途徑。第一,各地要科學合理利用中央財政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補助專項資金,開展“救助保護線索收集、監護情況調查評估、跟蹤回訪、監護教育指導、監護支持、監護資格轉移訴訟等工作”。第二,各級民政部門要推動福利彩票公益金對試點工作的支持和傾斜,同時要積極爭取地方財政安排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資金。(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