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12月21日,由《汽車商業評論》主辦、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發起的2016益軒獎盛典暨第四屆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在北京汽車博物館舉行。益軒獎旨在發掘汽車行業在不同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優秀項目,激勵汽車企業重視和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傳播并提升中國汽車企業責任形象。
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蒽
論壇上,就汽車企業社會責任現狀,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蒽進行了說明。經過對100家國內主流車企樣本調研分析后,張蒽指出,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僅為22.1分,整體處于較低層次的起步者階段;七成企業低于20分,仍在“旁觀”。此外,國有車企對社會責任的履行要領先于民營、外資及合資車企,“這與國家政策的相應要求不無關系”。
論壇上,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發表了題為《責任社會時代汽車企業的使命》主題演講。王振耀指出,隨著中國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這也意味著“善經濟時代”的到來,第三產業漸成主體,“責任”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基調。在“善時代”下,車企不能僅僅追求投資額度,更要與政府、行業產生公益聯系,在高端科技上加強環保研發,并在影響力投資、公益金融上加強互動,以此推進車企的社會責任。
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企業內外互動增加,用戶價值愈發重要。由此,履責范式也要產生相應變革。北京融智社會責任研究院院長王曉光談到,“今后企業可以建立公益眾籌等O2O履責平臺,并要關注個體,善于運用大數據、網絡意見領袖等內容渠道,以此完善參與式精準社會責任管理。”
據記者了解,在汽車行業中,有很多企業關注兒童、扶貧,且投入巨大,而目前中國仍有3200萬鄉村兒童、21萬余所學校需要教育上的扶助。不過,對于一些公益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公共政策和公益評論家、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周健指出,鄉村學校需要的并非被動地接受資助,而是要主動進行選擇,“公益并非慈善,‘強人所愛’并不是公益的正確做法,而應該貼近所需,滿足幫扶對象的真正需求。”
“新的傳播環境和政策環境下的CSR走向”主旨論壇
當天,圍繞“新的傳播環境和政策環境下的CSR走向”這一話題,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長鄧國勝,首都經貿大學社會治理與企業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琦,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助理丁亞冬,一汽集團公司辦公室、黨委辦公室社會責任室主任葛季明以及《汽車商業評論》《汽車消費報告》總編輯賈可進行了討論。本瓴才富CEO、雨亭行動創始人翟斌表示,“不管是從規模上,全球化程度上,技術程度上,還是法規影響力上,我相信汽車企業是最有能力扛起CSR的十字架的,也希望我們把這一點作為一個目標來做。”
捷豹路虎汽車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獲得“益軒獎-2016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年度標桿獎 ” ,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為其頒獎
益軒獎評審團主席、《汽車商業評論》、《汽車消費報告》雜志總編輯賈可表示,發起益軒獎
是希望能夠推動中國汽車企業更好地重視和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當天,包括東風汽車公司、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捷豹路虎汽車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等在內的15家汽車企業獲得了2016益軒獎-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