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1月6日,以“公益社會,你‘沃’共擔”為主題的2017沃爾瑪(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在京舉行。當天,沃爾瑪(中國)發布了2017企業社會責任戰略與目標。今后,沃爾瑪(中國)將重點關注女性經濟自立、兒童食品安全與營養,可持續發展與社區服務三大領域。同時,沃爾瑪宣布將通過2016年10月“你‘沃’一起,為愛加餐”公益活動籌集到的265萬元善款捐給中國扶貧基金會,用于改善貧困地區學生營養狀況。
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湯敏,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副理事長劉選國,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劉文奎,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張建岷,聯合國婦女署中國國別主任Julie Broussard,壹基金秘書長李勁等出席了論壇,并在“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和“各方合力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分組討論中積極建言獻策。
公益的最高境界是賦權
沃爾瑪中國公司事務高級副總裁付小明
沃爾瑪中國公司事務高級副總裁付小明表示,“1996年進入中國以來,沃爾瑪在發展業務的同時積極投身公益事業,致力于回饋社會。沃爾瑪(中國)2017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是根據沃爾瑪全球企業社會責任的重點領域,并結合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現狀制定的,將更有助于發揮沃爾瑪自身優勢。同時,我們期待與志同道合的公益機構和伙伴攜手推動社會責任共擔,以期產生更多協同效應,幫助中國人民生活得更好。”
據了解,在“女性經濟自立”方面,沃爾瑪承諾2017年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借助強大的全球供應鏈體系,推動女性擁有企業等項目發展,并通過精準扶貧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女性。據悉,2016財年沃爾瑪全球對中國女性擁有的企業采購額達6.84億美元,此外,從2010年到2016年底,沃爾瑪已為“女性經濟自立”中國項目累計捐出超過9100萬元人民幣,17萬女性受益。
付小明認為,公益的最高境界就是賦權,而企業在賦權的過程中擁有最好的地位,能夠做到積極參與。“企業社會責任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反應型,良好的企業公民要做捐贈,要減少產業鏈對社會造成的傷害;另一種是戰略型,要尋找社會和企業共享價值的途徑,企業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和社會網絡,能夠影響更多人,能夠更有效地產生社會共享價值。”
做公益必須追求精準
沃爾瑪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騰訊公益以及主要供應商和顧客為愛加餐項目捐款
近年來,沃爾瑪一直致力于改善貧困地區兒童營養狀況,“兒童食品安全與營養”是沃爾瑪企業社會責任的另一個主要領域。2016年10月,沃爾瑪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騰訊公益以及主要供應商和顧客發起捐款,通過顧客捐贈、沃爾瑪和供應商配捐的創新形式募款,籌集金額總計265萬元,較2015年增加32.5%。款項全部用于貧困地區兒童營養餐和為貧困地區學校建設現代化愛心廚房。
截至目前,沃爾瑪已累計捐出約700萬元人民幣用于愛加餐項目,并為超過20所小學的5000名學生提供營養加餐、愛心廚房和營養宣教。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計劃在未來5年內,投資2500萬美元用于食品安全應用科學、教育和傳播領域的研究項目,助力中國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食品安全中心的“兒童食品安全”項目,采用高科技的虛擬現實技術推廣兒童食品安全教育,2017年將在更多城市落地開展。
近年來,“精準扶貧”已成為公益組織以及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經常面臨的一大議題。針對如何才能“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議題,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劉文奎在論壇中談到,“精準扶貧可以概括為三個關鍵詞,第一是對象精準,第二是資源投放精準,第三是扶貧的效果可持續。對于企業參與而言,第一是發揮企業優勢,讓貧困人口生產的產品能和市場對接起來;第二量力而行,不具備產業鏈優勢的企業可以把一些就業機會和崗位轉移給貧困人口;第三要跨界合作,和專業機構合作。”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張建岷表示,要做到精準扶貧首先要從思想上改變。“我們改變了以往泛泛的扶貧做法,在去年年初的時候專門組織了精準扶貧工作小組,深入到河南進行詳細的調研,找到建檔立卡的貧困婦女,了解她們最需要什么,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扶貧方案。此外,我覺得以往基金會之間也缺乏橫向的聯系和溝通,而精準扶貧能夠讓有效的社會資源得到最高效的利用。”
各方合力推動可持續發展
從2005年開始,沃爾瑪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其全球至關緊要的使命,制定了“可持續發展360”戰略,并為三大目標而努力,包括:百分之百使用可再生能源;“零”浪費;出售利于資源和環境的商品。在此基礎上,2016年11月,沃爾瑪提出了未來幾年指引沃爾瑪在社會及關鍵議題上應擔責任的戰略藍圖。
此外,沃爾瑪還利用全國400多家門店網絡,鼓勵全國10萬多名員工積極參與慰問社區孤老、殘障人士和食品安全教育等志愿者活動。沃爾瑪(中國)于2016年正式注冊成立“沃爾瑪志愿者協會”。20年來,沃爾瑪在全國范圍內累計向各種慈善公益事業捐獻超過1.4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和物品,沃爾瑪(中國)員工在社會公益事業方面投入累計超過24萬多個小時。
對于如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壹基金秘書長李勁認為,做公益不是簡單地轉移資源,做第三次資源分配。“做公益需要凝聚人心,要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進來,參與改造社會,把這個社會變得更好。因此,作為現代公益組織,更要考慮其行動怎樣才能適合企業的經營模式,怎樣才能進入公眾的生活方式。只有這樣公益組織才能做大做強,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政府事務總監洪宗華表示,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第一是凝聚共識,決策者、社會之間要凝聚共識,不同的利益集團、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要凝聚共識;第二是創新合作,公益進入企業的經營模式就是一個創新合作;第三是社會共治,不同的部門,除了履行自己的職責、實現自己的公益責任外,更要加強合作,共同提高可持續發展的治理能力,改變民眾的生活方式,依靠合力推動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