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 本報記者 王勇
近日,中國殘聯等26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6-2020年)》。《計劃》要求,到2020年,穩定實現貧困殘疾人及其家庭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康復服務、家庭無障礙改造覆蓋面有效擴大。確保現行標準下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如期實現脫貧。
《計劃》提出。
413.5萬農村持證貧困殘疾人
據中國殘聯介紹,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其中很多依然處于貧困之中。我國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仍面臨著人口數量多、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復雜、脫貧難度大等突出困難和問題。
據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農村持證貧困殘疾人仍有413.5萬人,占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總數的8%左右。
《計劃》明確提出,要通過全面落實農村低保等社會救助政策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保障制度兜底脫貧一批。
通過減少貧困殘疾人醫療康復費用剛性支出并改善其身心功能狀況緩解一批。
通過加快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和農村危房改造,推動貧困殘疾人家庭住房安全解困一批。
通過加大職業教育和實用技術培訓力度賦能一批。通過產業帶動、資產收益折股量化等多種方式幫帶一批。
通過深入開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助殘扶貧行動結對幫扶一批。
通過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貧困殘疾人扶貧幫助一批。
實施十項重點行動
《計劃》提出開展十項重點行動:
1、基層黨組織助殘扶貧行動。組織動員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建檔立卡殘疾人貧困戶,確保每一個建檔立卡殘疾人貧困戶都有幫扶人、幫扶措施、幫扶資金。發揮駐村工作隊、村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的指導帶動作用。
2、殘疾人精準康復扶貧行動。結合健康扶貧、村(社區)醫生簽約服務和康復輔助器具適配下鄉入戶等工作,推動實現有需求的殘疾人享有基本康復服務。
3、殘疾青壯年文盲掃盲行動。依托農村貧困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項目,對15~50歲有意愿的貧困殘疾人文盲開展掃盲工作,著力加強教育脫貧,提高他們學習文化技能和參加生產勞動的能力。
4、產業扶持助殘扶貧行動。通過實用技術培訓等方式,為貧困殘疾人提供產業技能培訓,利用康復扶貧貼息貸款等方式,為貧困殘疾人提供資金支持,扶持殘疾人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業和手工業,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幫帶貧困殘疾人從事產業項目增收脫貧。
5、光伏助殘扶貧行動。利用多種方式籌措資金為貧困殘疾人家庭建造光伏設施,或集中建設后以折股量化的形式配發給殘疾人貧困戶,優先保障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獲得資產收益。
6、電商助殘扶貧行動。依托國家電商扶貧相關政策和有利環境,借助知名電商企業,為殘疾人提供電商培訓,扶持有意愿且有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電商創業,幫助貧困殘疾人從事與電商相關的增收項目。
7、百村千戶鄉村旅游助殘扶貧行動。依托旅游扶貧帶動性強、覆蓋面廣的獨特優勢,結合中西部地區有旅游資源的貧困村實際,扶持貧困殘疾人家庭在適當的崗位就業增收。
8、“婦女編織”助殘扶貧行動。通過實施開發就業崗位、開展手工技能培訓等措施,幫助有就業能力和意愿的殘疾婦女從事手工編織與制作,幫扶殘疾婦女實現就業增收。
9、陽光志愿者助殘扶貧行動。發動各級共青團、青聯、青年志愿者組織和廣大志愿者,依托現有扶貧和助殘政策項目,針對貧困殘疾人開展日間照料、支教助學、掃盲、康復服務、文體活動、愛心捐贈、技能輔導培訓、生產服務、創業扶持等志愿扶助。
10、殘疾人脫貧典型示范引領行動。遴選一批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殘疾人脫貧典型,在各級各類媒體廣泛宣傳,示范引領貧困殘疾人增強脫貧信心,自覺參與到就業創業和勞動生產增收的行動中。
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為實現殘疾人脫貧目標,《計劃》還提出了多項保障措施。
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殘疾人脫貧攻堅:
積極動員企業、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參與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人才智力扶貧上的優勢和作用。充分發揮軍隊和武警部隊在參與殘疾人脫貧攻堅行動中的優勢和作用。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積極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和專業社會工作者參與殘疾人脫貧攻堅。
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成立公益基金會,設立慈善信托或者以其他方式履行社會責任,參與支持殘疾人脫貧。
實施“婦女編織”助殘扶貧行動。在實施陽光志愿者助殘扶貧行動中優先為殘疾人貧困戶提供服務。
充分發揮殘疾人專門協會作用,動員殘疾人企業家、殘疾人致富能人幫助帶動殘疾人貧困戶增收。
要構筑農村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
摸清農村殘疾人底數,做好信息管理。加快推進殘疾人康復托養機構、服務設施、基本公共文化、體育服務能力和人員隊伍建設。在貧困地區優先落實殘疾人康復托養機構建設。加大貧困殘疾人康復工程、特殊教育、技能培訓、托養服務實施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