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3月21日,民政部網站公布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社會工作發展思路,提出進一步加快社會工作發展步伐、拓寬社會工作服務范圍、增強社會工作的惠及面與可及性,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社會工作在各地區、各領域得到全面發展,社會工作服務基本覆蓋到困難、特殊群體,社會工作在創新社會治理、加強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和諧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一二三四”發展思路
“十三五”時期,我國社會工作發展思路可以概括為“一二三四”:
一個定位。明確社會工作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要按照穩中求進總基調予以推進。根據不同地區、行業和領域的特點,分類確定社會工作發展的速度、力度、內容與方式。鼓勵社會工作先發地區率先探索、率先示范,逐步擴大社會工作范圍,推動社會工作由東部先發地區向中西部后發地區、由城市向農村、由民政行業民政領域向其他社會建設領域、由特殊困難人群向所有有需要人群拓展延伸。
兩個融入。一方面,加快促進社會工作融入社會治理大局,積極推動社會工作與社會治理相結合,加快推動教育、衛生、公安、司法、信訪、扶貧、人口計生、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部門,在本系統、本領域積極發展社會工作,使社會工作逐步成為社會治理和社會建設的重要專業力量。
另一方面,促進社會工作融入民政事業發展大局,在各項民政業務中積極推廣社會工作專業理念,大力普及社會工作專業知識,率先開展社會工作專業實務,切實增強民政為民服務、為民解困的實效。
三個堅持。一是堅持制度設計與政策落地相統一,在抓好政策創制、破解制約社會工作發展制度瓶頸的同時,推動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與人才激勵保障等已出臺政策的落地見效,真正惠及基層人民群眾。
二是堅持壯大隊伍和深化服務相協調,著力抓好人才培育和人才使用,通過社會工作教育培訓、職業評價、崗位開發、機構培育、機制保障等方式,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作用突出、認可度高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推動社會工作服務向多領域延伸,多人群覆蓋。
三是堅持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相結合,鼓勵支持各地立足本地實際,發揮特色優勢,圍繞社會工作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本土化探索,用前瞻性的理論研究引導專業化實踐創新,以鮮活的實踐經驗豐富和完善本土化理論,加快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發展之路。
四個保障。一是制度保障。加大政策創制力度,力爭到2020年,社會工作專門立法有重要突破,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政策進一步出臺,社會工作崗位開發、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孵化培育政策進一步完善,社會工作服務標準和購買、實施、督導、評估政策進一步健全,地方配套實施性政策逐步健全,基本建成銜接配套、城鄉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工作政策制度。
二是平臺保障。積極爭取推動部本級及地方各級民政部門加強社會工作行政管理機構建設,進一步加大社會工作崗位開發和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孵化扶持力度,形成從中央到地方的社會工作行政管理體系、行業組織體系等,加快健全以社會工作行政機構為主體、社會工作行業組織和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社會工作推進格局。
三是資金保障。加快推進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逐步擴大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資金范圍和規模,使更多城鄉群眾能夠享有專業化個性化的社會工作服務,提升民生保障和改善水平,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向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和社會工作服務項目開展,形成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
四是宣傳保障。廣泛開展社會工作知識普及和培訓,利用現代新聞宣傳手段,緊緊圍繞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重大政策、重大事件、重要活動等,開展持續、廣泛、深入的立體式宣傳,進一步擴大社會工作的影響力,提升社會工作的認知度與認可度。
四項發展任務
根據“十三五”時期社會工作發展思路,將重點推進以下四項任務的完成:
進一步健全制度體系。加快推動社會工作立法,研究制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管理條例,將社會工作的要求納入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明確推進社會工作的法定職責,創造社會工作發展的法制空間,筑牢社會工作發展的法理基礎。圍繞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保障等關鍵環節,抓緊建立健全相關政策制度,推動已出臺政策落實。
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加快制定高級社會工作師評價辦法,健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職業評價體系。圍繞社會工作服務的平臺、載體和機制加大政策創制力度,建立健全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制度,建立健全社區、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三社聯動”機制,建立健全社會工作者和志愿工作者“兩工協作”機制,逐步形成縱向銜接、橫向配套、成熟定型的社會工作制度體系。
進一步壯大人才隊伍。按照提升存量、擴充增量的思路,加大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加強社會工作專業培訓基地、教材和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夯實培訓基礎。聚合民政系統內外的培訓資源,對相關事業單位、社會服務機構、社區組織和基層黨政部門、群團組織中的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有計劃、大規模、系統化開展社會工作專業培訓,切實增強專業素質。
發揮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評價在人才培養選拔中的杠桿作用,積極引導和鼓勵符合條件的社會工作從業人員參加職業水平考試。大力支持發展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健全專科、本科和研究生相銜接的社會工作教育體系。適應社會服務專業化、社會治理精細化的現實需要,加快培養一批具有重要引領示范帶動作用的高層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通過專業培訓、水平評價和高校教育多措并舉,確保實現到2020年培養145萬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目標。
進一步拓展服務平臺。大力開發社會工作專業崗位,加快扶持發展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力爭到2020年,實現社會工作專業崗位與人才的合理配置,每個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至少配備1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基層社會服務部門、社會服務類事業單位、社區服務類與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配備一定數量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全國范圍內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數量達到1萬家;加快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社會工作行業組織,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社會工作服務平臺。
進一步發展專業服務。率先在民政業務領域深化拓展社會工作服務。加快推動殘障康復、醫療衛生、教育輔導、脫貧攻堅、婦女和婚姻家庭服務等領域社會工作政策的研究制定以及青少年事務、職工幫扶、社區矯正、禁毒戒毒、扶貧濟困等領域社會工作服務的深化。
加大對中西部貧困地區社會工作發展的支持力度,以留守兒童、老人和婦女為重點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工作,逐步實現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農村與城市社會工作的均衡發展。
■ 本報記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