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3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渣打銀行)與弗雷德·霍洛基金會(以下簡稱霍洛基金會)今天宣布,為期三年、投入超過 740 萬元人民幣的“看得見的希望”第五期內蒙古項目——探索內蒙古自治區可復制的綜合農村眼保健模式服務項目圓滿結束。
“看得見的希望”是由渣打銀行發起的對抗可預防性失明的全球項目,其與霍洛基金會合作的第五期項目是兩家機構第二次在內蒙古合作,總投資額為人民幣 7,402,732 元,渣打銀行和霍洛基金會分別提供80%和20%的資金。
該項目自 2014 年開始,在三年多時間里,霍洛基金會與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呼和浩特朝聚眼科醫院、包頭朝聚眼科醫院、烏蘭察布朝聚眼科醫院、赤峰朝聚眼科醫院和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多倫縣人民醫院、太仆寺旗醫院和科爾沁右翼中旗人民醫院等共同合作,開展了醫護人員培訓、社區篩查、初級眼保健教育等活動,惠及內蒙古地區將近 77%的人口。
項目三年間的成就包括:為超過8萬名眼科病人提供了高質量可負擔的眼科治療;為30萬名老百姓篩查眼疾;針對白內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屈光不正等,培訓了超過3000名醫護人員,為內蒙地區的防盲治盲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內蒙古幅原廣闊,人口密度低,病人對眼疾的認識薄弱,有病也不愿治理。據統計,內蒙古自治區有接近 109,000 名盲人和 245,000 名低視力患者,其中一半以上是由白內障造成的。除此之外,由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患者也有增加的趨勢。然而在內蒙古地區,眼科專業水平欠佳、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極大地限制了當地的防盲工作。因此,霍洛基金會通過“看得見的希望”項目與內蒙古自治區的政府及醫療機構合作,協助提高當地醫療機構的專業能力,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解決當地的防盲需求。
調查發現,眼疾病人不求醫的原因,最主要是交通不方便、意識不足,以及沒有人陪他們到醫院去。在與霍洛基金會的合作下,醫院實行“三級制”,從巿、縣到鄉村,帶著基金會提供的器材和宣教資料,把有需要的病患帶到醫院去做治療。
渣打銀行首席風險官、“看得見的希望”中國大使許天偉表示,“‘看得見的希望’是渣打銀行在全球范圍內開展的公益項目,致力于對抗可預防失明。截至目前我們已為項目籌集超過 9000 萬美元的善款,累計使得超過 1 億人次從項目中受益。項目的成功不僅取決于它運營時期的成效,同樣重要的是它帶來的長遠影響。很高興看到本次項目為內蒙古當地留下了‘帶不走的醫療隊’,這也是‘看得見的希望’項目可持續性的集中體現。”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院長烏蘭女士談到,“看得見的希望”第五期項目有效提高自治區基層眼科服務能力建設,深入社區,讓病人重拾光明和自理的能力,重燃人生希望。針對白內障復明手術、屈光不正矯正及糖網病防治,醫療的水平得以提高,善用專業知識服務更多的人。
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呼和浩特朝聚眼科醫院院長劉麗紅女士認為,“看得見的希望”第五期項目的開展,大力提升了醫院應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低視力等方面的診療能力,為內蒙古偏遠地區的百姓免費進行糖網病篩查,提升他們對糖網病的了解,使有需要的百姓愿意接受治療,最大限度減少因糖尿病引致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