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截至2017年4月13日,我國現有基金會5688家,凈資產近1200億元,中基透明指數平均值為48.29。”近日,在由基金會中心網和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公益基金會信息公開與透明”研討會上,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副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程文浩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
此次研討會邀請了政府主管部門、知名學者以及公益基金會負責人,針對《慈善法》實施之后公益基金會信息公開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中基透明指數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度研討。同時研討會還邀請了美國基金會中心負責人分享了美國慈善透明的發展之路。
中基透明指數(Foundation Transparency Index),即FTI,是一套綜合指標、權重、信息披露渠道、信息完整度等參數,以排行榜單為呈現形式的基金會透明標準評價系統,每月更新,排名越高代表基金會透明度越高。經過五年的發展,中基透明指數已被社會廣泛接受和使用,顯著提升了中國公益基金會的信息公開意識和透明度。指數本身也結合每年新頒布的法律條文以及實踐中的反饋不斷升級完善,由60個指標縮減為41個,分數也由129.4分壓縮到100分。
據了解,截止到2017年4月13日,全國共4227家公益基金會加入到FTI中,其中滿分基金會數量達到191家,全國公益基金會FTI平均分為48.28分。在各省市的FTI排名中,前五名分別為北京69.35、浙江65.33、上海56.31、重慶56.04、天津51.82;后五名分別為新疆33.07、青海29.59、甘肅28.18、江西13.55、海南11.40。
在排名前五的地區當中,北京市、天津市在2012年時FTI平均分只有42.86、44.52,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分別排名第23位和第19位。然而經過五年的時間,他們的FTI分數一路飆升,特別是北京市成功逆襲多年占據第一的浙江省。目前,越來越多的公益基金會開始以FTI分數作為自己透明公開的憑證。社會公眾和企業也開始利用FTI來判斷各個基金會是否透明公開,并以此為標準決定是否給予捐贈。
程文浩談到,中基透明指數于2012年正式推出,當時全國基金會總數為2752家,總資產為572億元,“現在基金會數量已經增長了一倍,資產的數量也增長了一倍,這說明中國的公益慈善事業正在出現爆發性地增長。但目前公益基金會中基透明指數平均值只有48.29,透明現狀仍不盡如人意。”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長鄧國勝表示,《慈善法》的實施對基金會透明指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慈善法明確規定了信息公開的對象、內容和程序,慈善組織信息公開由之前的軟約束升級為硬約束。“今后兩年慈善組織認定的速度會加快,基金會根據慈善法要求對信息披露進行調整也是迫在眉睫。我建議FTI增加一些法律的要求,同時對公募基金會和非公募基金會進行細分,FTI指數的指標也應再具體一些。”
作為基金會重要信息披露平臺,中基透明指數也得到了管理部門的重視。北京市民政局社團辦基金會管理處處長雷承佐談到,作為基金會管理部門,他們會關注每個基金會的透明指數,如透明分數是不是與實際情況一致,是否體現基金會的真實水平等。為了更好地落實《慈善法》,提高基金會的透明度,發揮透明指數的作用,雷承佐也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加強與管理部門的互動,保持民間組織的透明化;二是透明指數必須保持相對獨立性,加強與社會互動,讓透明指數標準化;三是加強與基金會的互動,以提升專業化。”
“中基透明指數由60個指標縮減為41個,分數也由129.4分壓縮到100分,更利于大家理解和使用。”基金會中心網總裁陶澤表示,“中基透明指數過去五年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結合實際情況調整的過程,成效也基本達成了中基透明指數開發的初衷。”
陶澤提供的一組數據表明,2012年時只有17家基金會能夠拿到滿分,而5年后已有193家基金會按照中基透明指數的要求達到滿分,數量增加了10倍。“越來越多的公益基金會開始以FTI分數作為自己透明公開的憑證,社會公眾和企業也開始利用中基透明指數來判斷各個基金會是否透明公開,并以此為標準決定是否給予捐贈。”陶澤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