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本學期開始,鼓樓區濱江中學辟出3間房間,掛上“社工驛站”牌子,每周3天固定由專業社工全天候“坐堂問診”接待學生。專業社工進駐校園服務困境未成年人,這在南京市尚屬首例。
何謂“困境未成年人”?民政部門對此有明確界定,特指未成年人中的孤兒、監護缺失、監護無力、重病重殘、留守流動、流浪乞討、遭遇家庭暴力及存在特殊困難的群體。對這類孩子,民政部門會給予補助金、生活費等。然而,如何對他們進行成長過程中的情感陪護、心理疏導、行為引導?今年起,南京市民政部門啟動了一項公益創投項目,推出“專業社工服務進校園”行動。
鼓樓轄區內的南京市惠仁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接了該項目,以鼓樓區50名困境未成年人作為服務對象,通過“人在情境中”理論的指導對青少年所在環境系統進行改善,通過個案和小組的方式發現青少年優勢、激發潛能。同時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辦家長課堂,提升監護人的親職能力。此外還與學校老師配合,促進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
濱江中學地處下關金陵三村,學校有18個班、600多名學生,其中不乏困境未成年人。對這類孩子的引導陪護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更需要充足的時間。校方和民政部門協調后,最終確定由惠仁社工進駐濱江中學啟動試點。副校長張殿錄作為校方牽頭人,給予了大力協助,辟出3間房間作為“社工驛站”,分別是接待室、個案訪談室、小組活動室,并配備了相應的設施。
學校的積極配合,源于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視。學生小亮(化名)父母離異再婚,長期跟祖父輩生活,與家人溝通少、生活不規律,每天上網超過8小時,多次與老師發生沖突,學校深感困擾。社工進校園后,把小亮作為了重點服務對象之一。社工趙冬梅作為項目負責人,帶隊走訪了小亮家,與小亮耐心溝通、不斷鼓勵,幫助他實現減少上網時間等目標,并從陪護溝通過程中發掘他的興趣愛好,幫助他制訂未來的職業規劃。趙冬梅說:“通過幾個月來的細致服務,目前小亮的個性和精神面貌都有了較大改觀。我們還互相加了QQ,方便他隨時跟我溝通傾訴。”
社工進校園,靠的是“專業”。以趙冬梅為例,她有法律專業文憑及中級社工師證書,社工團隊中級職稱者有4人,另有4名碩士生則長期擔任志愿者,此外還有兩名高校副教授、一位講師擔任專業指導。項目外聯負責人周飛祥本科學的是社會工作專業,他介紹,對學生們的服務,需要具備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的專業知識。此外,除了更擅長專業性服務,社工進校園也可彌補學校針對性幫扶這類學生時出現的時間不充裕、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
目前,社工們已為濱江中學的32名困境學生建立了服務檔案,并通過一對一輔導、家訪、組織治療小組和陪伴小組、搭建QQ交流平臺、舉辦研討會等方式,逐步改善這些學生的心理狀況和行為模式。眼下,每周3天的濱江中學“社工驛站”服務時間里,幾乎每節課下課都有10多個學生走進驛站,找社工聊天談心,見見答疑解惑的“好朋友”。
(據《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