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公共服務需求 河北橋西區積極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發展 ?
2017-12-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編者按:十九大報告中多處涉及社會組織、慈善事業、志愿服務等內容,在協商民主、社區治理、環境治理、基層黨建等方面將“社會組織”納入其中,為公益事業發展指明了新的工作方向。對于社會組織來說,這些內容為自身發展指明了未來發展方向,注入了強勁的動力和信心。各省市在加強學習的同時,也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探索。11月下旬,民政部組織十余家媒體先后奔赴河北、山東、江西、福建等地,赴基層考察了解各地社會組織發展情況。我們將陸續介紹上述地區社會組織發展情況和特色。
為推進社會組織的發展,近年來河北省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社會智庫健康有序發展的實施意見》《河北省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實施方案》等文件,明確了社會組織發展目標、功能地位、發展重點、政策扶持、監督管理。這些政策文件為社會組織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截至今年9月底,河北全省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有22262個,其中社會團體10412個(省本級1060個)、社會服務機構11741個(省本級323個)、基金會109個(省本級98個)。全省認定的慈善組織64家。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具體到實踐層面,河北省不同地區也探索出了不同的發展模式,石家莊市橋西區推進社會組織尤其是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的創新模式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橋西區塔談社區是一個村改居社區,社區居民主要由原塔談村村民構成。隨著拆遷改造工作的完成,多數村民家庭分到了幾套房產,成為塔談社區居民。社區青壯年居民多在企業工作,或外出打工、創業,社區常住居民多為老人和兒童。社區居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但精神文化需求相對滯后。這一成了社區亟待解決的問題。
據橋西區民政局副局長李秀菊介紹,該社區充分調動社區資源,動員社會參與,組織公共服務,積極探索居企共建、社會參與的工作模式,努力推動“三社聯動”工作機制落地。在這方面做的比較成功是社區社會組織的培育和發展。
為了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該社區打造了橋西區“一中心、一基地”孵化平臺。“一中心”即橋西區三社聯動協調服務中心,“一基地”即橋西區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基地及橋西區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
具體而言,三社聯動協調服務中心把社會工作專業隊伍、理念、技能和方法引入社區,構建以專業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工人才為支撐、以社區為工作平臺的協調聯動機制,充分發揮樞紐、協調、整合資源的作用,為社區社會組織開展活動提供動力。另外,塔談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培育也是一大特色。該基地以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為平臺,社工組織為骨干,聘請專業老師,使具有共同愛好的居民形成社會組織雛形。目前,其已經建立五個社區社會組織。
據橋西區民政局方面介紹,橋西區堅持“不限制、不放縱、不強迫”的原則,建立了社區社會組織報備制度,并以服務為主線,以“一中心、一基地”為平臺,通過引入轄區單位、社會組織、社工、志愿者等第三方力量,對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培育,提升起參與社會管理與服務的能力,引導起反哺社區、服務居民,促進社區社會組織的規劃化、專業化、多元化和公益化,實現為政府分憂、服務社會的目標。
“全區社區社會組織大力發展,對于化解鄰里糾紛、豐富居民生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社區公共服務需求、維護社會穩定及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述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石家莊市橋西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是該地區首家以鼓勵扶持、培養引導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為目的,通過孵化培養社區居民自發形成的興趣團體和公益性組織,使其最終反哺社區,形成居民自己組織、自己參與、自己管理、最終服務自身,實現自我滿足的探索性服務機構。
該孵化基地依托橋西區紅旗街道辦事處宮尹社區辦公服務用房硬件基礎,配套社區社會組織備案、管理、服務等規章制度,引入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等社會力量,為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提供硬件和軟件支撐。經過該基地孵化的社區社會組織均可以通過向本社區居委會申請,由街道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