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個國際志愿者日:專業志愿亞太區峰會在固安舉辦
2018-12-05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文梅
12月5日,在第33個國際志愿者日,由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北京惠澤人公益中心以及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幸福)聯合有志于以專業志愿推動美好社會發展的企業、基金會和社會服務機構共同舉辦的全球專業志愿聯盟第四屆亞太區峰會在河北固安盛大開幕。
本屆峰會以“未來社會與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專業志愿共創價值”為主題,聚焦如何激發商業和社會專業力量,來跨界協作共同應對未來挑戰。來自全國各地300多名各界人士齊聚固安,共襄盛舉。全球專業志愿聯盟國際理事會代表、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聯合創始人彭艷,亞太區域成員澳大利亞社會支持機構創始人Andrew Hamilton,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北京博能志愿基金會創始理事湯敏,國家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原巡視員、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研究中心主任許啟大,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袁瑞軍,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黃浩明等國內外公益界知名專家學者、領軍企業家以及固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滑志勇等相關政府領導,齊聚一堂,共商、共議、共建中國專業志愿服務生態新未來。

國內外大咖云集論道,專業志愿共創可持續發展未來
本次峰會由主題演講、實地考察和專題論壇等環節組成,期間,一眾海內外行業大咖、跨界領袖圍繞峰會主題開展了深入的交流,帶來了一場兼具高度、力度與溫度的思維碰撞。
在主題演講環節,亞太區域代表Andrew Hamilton通過分享自己豐富的專業志愿領域的經歷,向與會者詳細講述了全球視角下專業志愿服務的價值。

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在峰會上發表了題為“專業志愿成就美好社會”的主題分享,他認為科技創新正在改變人類生活的同時,也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多重挑戰,公益事業更需要專業的志愿者來助力。他以友成基金會將專業志愿者導入鄉村教育和電商扶貧的實踐經驗,說明中國專業志愿服務的興起推動了精準扶貧。

而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研究中心主任許啟大則從《志愿服務條例》來解讀國家鼓勵和支持專業志愿服務的開展,加強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為志愿服務事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本論壇還設置了由中外專業志愿服務領域杰出代表、專家學者等多方深度探討的專題論壇。其中,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秘書長零慧,亞太區域代表Andrew Hamilton,阿里巴巴公益公眾參與團隊高級專家鄭玥,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苗青,新加坡Empact創始人兼執行理事Peter Yang,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企業公民委員會服會長張少平等嘉賓就“專業志愿與未來社會”主題各抒己見,也為志愿之城接下來的可持續戰略提供了建設性意見。

而由固安幸福志愿服務會專家辛華,Halton-Bridage公司和領航基金會創始人及執行總裁Fiona Halton,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固安區域民生服務部總經理楊春蕾,成都云公益發展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傅艷,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副會長譚建光,北京志愿服務發展研究會副秘書長李凌等嘉賓參與的“專業志愿與城市發展”專題論壇則就專業志愿的一些創新案例,以及專業志愿服務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i志愿大學”啟動,志愿服務專業化發展的載體

會上,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翟雁闡述了由惠澤人、博能、友成以及固安幸福志愿服務會四方聯合創辦“i志愿大學”的初心和使命。隨后四方共同啟動“i志愿大學”,為開展志愿服務教育,培育志愿責任領袖和推動志愿服務專業化發展搭建了重要的載體,這也意味著將有更多專業志愿力量賦能社會。深圳舍得愛心慈善基金會為“i志愿大學”捐贈了首筆善款,理事長劉燕青表示將持續關注和支持志愿服務教育事業。
會場外,組織機構健全,志愿服務深入,社會廣泛參與志愿服務,擁有社區治理經驗,社區服務遍布城市和社區的各個角落的固安產業新城,也吸引了不少參會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的興趣。據悉,在固安產業新城打造全國范圍內首個無圍墻志愿大學,將有利于專業機構、專家智庫與固安專業志愿之城的嫁接。與會專家表示,通過把握固安志愿服務發展的脈搏,解碼企業參與志愿服務發展的秘密,對探索社會治理的創新路徑具有極大的借鑒作用。
《中國專業志愿服務基線標準》與2018年度“I WILL專業志愿最佳實踐案例”同步發布
論壇結束前,由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袁瑞軍發布《中國專業志愿服務基線標準》,并揭曉了2018年度“I WILL專業志愿最佳實踐案例“。其中,入選專業志愿最佳實踐項目案例5個,包括友成基金會的“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泰安市泰山小荷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的“彩虹村”助學項目等;入選專業志愿最佳實踐個人案例2個,分別是張正明和趙紅軍發起的“同心實驗學校設計思維教育探索”,以及嚴云顥的“公益使者伴你成長:志愿者+返鄉青年助力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兒童安全服務項目”;入選專業志愿最佳實踐機構案例3個,包括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的“電力設計未來—中國電建海外志愿服務行動”,阿里巴巴集團的“碼上公益”、“螞蟻公益設計平臺”、“魔豆媽媽碭山公益扶助”和“團圓打拐”,以及成都云公益發展促進會的“云志愿—專業志愿服務項目”。入選專業志愿新銳案例2個,分別是社會價值投資聯盟(深圳)的“A股上市公司社會價值評估—發現中國義利99”項目和固安幸福志愿服務會的“志愿之城生態系統”。
通過征集專業志愿服務案例并以此為樣本進行解析,為中國專業志愿服務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理論基礎和實務操作規范,也為全球志愿服務貢獻了中國經驗。
峰會最后,由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副會長黃浩明作“跨界協作共建專業志愿生態系統”的總結。黃浩明表示,今年正值改革開放四十年,聯合國提出2030年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借助峰會契機,與來自歐美和亞太區域的多個國家資深專業人士分享和交流全球與中國專業志愿經驗和模式,開展中國與全球對話、交流與加深理解,有助于形成區域性志愿服務國際合作機制,促進專業志愿服務推動商業向善與社會跨界協作。
產業新城實地考察,以專業志愿模式培育城市再創新
此次峰會除了設置內容豐富、干貨滿滿的主題分享和專題論壇外,還在上午設置了參觀考察的環節,讓一眾與會人員實地感受“志愿之城”的魅力。
隨著近幾年經濟的快速發展,本次峰會舉辦地河北固安,吸引了大量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在此,而高端人才與產業精英的不斷導入成為了固安產業新城持續發展的核心訴求。然而,作為這座產業新城的運營商,華夏幸福在帶領它向前發展的同時,也在思考一系列民生問題:對于一個以傳統農業發展為主的河北縣城,如何在城市現代化轉型背景下做好迎接大量技術人才涌入的準備?如何為留存與服務產業精英群體提供堅強保障?如何增強固安城市新老居民的社會融合?如何滿足各類高素質人才的社會與生活需求?
在不斷的摸索中,華夏幸福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把人的幸福作為城市發展目標,從而不斷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數,激活區域經濟的內在活力。從開展城市志愿活動到探索專業志愿之路,持續塑造城市精神,支持文化傳承,培育城市。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翟雁評價,“作為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一直在嘗試以多元化的方式去實現企業社會責任,而它在民生方面的探索和實踐,是其中非常符合區域化發展需求的一項,它不單單考慮到商業自身的專業技術和資源,最重要是緊密地、精準地瞄準了社會的真實需求與民生的基本訴求。這就是企業公益的專業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