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9月5日,第三屆阿里巴巴95公益周線下論壇在杭州舉行,阿里巴巴、新浪微博、騰訊、字節跳動、小米、輕松籌等六大互聯網公司罕見同臺,探討打破公益疆界、推進公益融合等話題,加強互聯網公益與全民的聯系,發布聯合倡議,推進“人人公益”。而“互聯網第一公益天團”的誕生也預示著全民公益的時代來臨。
互聯網與全民公益
在六家公司中,阿里、騰訊、新浪、輕松籌旗下平臺均為民政部指定的首批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同時也是新興的“互聯網+公益”的代表。
其中,阿里的代表公益項目“螞蟻森林”成為廣泛參與的環保公益活動。用戶通過步行、網上購物、綠色出行等行為,節省碳排放量,被相應的計算為“綠色能量”,積攢到相應的能量,便可以兌換相應的樹,同意栽種在阿拉善等需要的地區。
以騰訊公益為代表的互聯網公益則背靠微信生態,開創了月娟、樂捐等公益模式,并通過朋友圈廣告、騰訊產品生態流量等資源,大力推廣公益項目,拉近民眾與公益的距離。
輕松籌作為騰訊生態下的新興平臺,則充分利用自身的產品特點及受眾人群,累計起超過6億的愛心用戶群體,通過深度的運營手段,讓6億用戶積極參與到公益活動中,并利用明星效應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和公益傳播力度。
2016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正式實施,并且每年的9月5日被確定為“中華慈善日”。隨后阿里巴巴、新浪、騰訊、輕松籌等第一批入圍的平臺積極把公益融入到各自產品中,形成了“互聯網+公益”的第一陣營,中國互聯網公益進入新時期。
在95公益周的圓桌論壇上, 新浪微博高級副總裁曹增輝表示:“作為公益平臺的運營方,感受很深的是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愿意參與公益,同時愿意把自己的公益行為分享出來,這是非常好的現象,我希望微博和其他平臺一起在公益上發揮更多作用,讓普通人參與公益的價值更好地發揮出來。”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竇瑞剛分享了他對互聯網公益融匯的理解,“融的關鍵在于消融,做到無我,即放下組織本位,消融機構壁壘,一起做生態共建者,努力追求我將無我、不負公益。匯的核心是匯聚,匯聚億萬網友愛心,聚微愛為浩瀚,做人人公益的創連者。”
輕松籌首席戰略官王政說,在公益上各家公司應該開放平臺、資源:“開放互聯,盡量開放我們所有的平臺、所有的資源,我們在互聯網公益平臺里也做了一些自律公約,所有的公益項目在平臺上都可以互聯互通,公益不是你的我的,是社會的。”
“互聯網公益因為具有互聯網的基因,在融合這件事上最有優勢。我理解人人參與,首先是人人都想參與,然后是人人能夠參與進來。” 阿里巴巴合伙人、支付寶事業群總裁倪行軍說,“依靠互聯網技術,我們需要解決的,是通過開發互聯網公益產品,降低公眾參與的門檻,解決想參與、而且能參與進來的問題。”
“互聯網第一公益天團”出道展現超強公益凝聚力
民政部近日公開了“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2019年上半年的籌款情況,據統計,上半年中國網友累計捐款超過18億元,累計獲得52.6億人次的點擊、關注和參與,其中80后90后成為捐贈主力。
公益事業的發展和壯大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中國互聯網公益的發展借助移動網絡和支付的快速發展有了飛速的發展,互聯網公益已經成為公益慈善事業新的重要增長點。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前,很多公益項目因為傳播乏力,很難抵達普通人身邊,普通民眾的善舉也囿于復雜的行動規范和流程,難以落實。當互聯網與公益深度融合后,公益的方式與路徑就發生了巨大變化,也在技術領域有了新的突破。
在95公益周論壇上,阿里巴巴發布了“鏈上公益計劃”,打造未來透明公益基礎設施,并對平臺上的公益機構免費開放。
輕松公益作為互聯網公益事業的代表之一,早在2017年就開始區塊鏈技術與公益的結合和探索。2017年7月,輕松籌聯合六大基金會聯合發布了“陽光公益聯盟“,利用“陽光鏈”公益節點聚合公益組織,為公益組織賦能,讓每一筆善款都可以追溯、考察,創造出更加透明公正的公益環境,從而更大程度激發公眾沉睡的公益熱情,為“人人公益”的可靠與真實性背書。目前輕松籌·輕松公益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已經建立了高效的公益籌款響應機制,向民眾展示“中國公益速度”,讓救助更準確、及時、便利地到達求助人身邊。
支付寶作為“老牌移動支付豪門”、騰訊作為社交領域的龍頭、輕松籌作為新生健康領域的領導者,微博作為最佳互動場所,各自發揮優勢,讓公益與公眾的距離進一步縮小。
隨著互聯網公益的進一步發展,公益領域上的合作極為迫切,讓公益“出圈”與全民分享已是大勢所趨。各大公益平臺的聯合,基本覆蓋了互聯網公益關注人群,引領進入了人人公益、全民公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