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志愿者扶貧研討與交流會在京舉辦 “家鄉合伙人”公益計劃發布
2019-10-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10月18日,第八個全球專業志愿服務周(8thPBW)和中國扶貧日(10月17日)期間,在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的指導下,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以“我和我的祖國:志愿扶貧,協力攻堅”為主題,在北京開展全國志愿扶貧交流與研討會,首次論證并提出“志愿扶貧”概念及其獨特功能,倡導和推動廣大志愿者參與到脫貧攻堅戰役中來,傳播扶貧志愿精神。
同時,針對志愿者參與脫貧攻堅所面臨的障礙,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提供了一個系統性解決方案,發布了新的扶貧公益項目——“家鄉合伙人”計劃。
本次研討會圍繞“志愿扶貧”主題就“主題報告、頒發專業志愿服務證書、志愿扶貧案例分享、圓桌論壇和項目發布”等五個環節展開一系列內容深入研討,通過實證研究推出“志愿扶貧”概念,彰顯志愿者在脫貧攻堅戰中的獨特價值,提煉和總結志愿扶貧最佳實踐模式,探討阻礙志愿者參與扶貧的障礙及可行性解決方案。
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司長曲天軍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副秘書長徐進,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翟雁,以及來自全國參與志愿扶貧方面的高校、專家教授、企業事業單位、志愿服務和社會組織等社會各界代表參加了會議。同時還有全國百家公益組織共同參與專業志愿服務周活動,展示志愿力量。

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曲天軍司長講話
曲天軍表示: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工作,頒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動志愿扶貧工作向縱深發展。志愿者參與扶貧具有廣泛性、多樣性、針對性、靈活性等特點,是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一支重要力量,要給予參與扶貧的志愿者充分肯定、鼓勵和宣傳,形成人人皆愿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志愿者的專業技能,助力扶貧扶志(智),為志愿扶貧提供政策支持、資源和培訓賦能等保障。
同時,對志愿者扶貧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提高站位,聚焦精準;二是深入研究,示范引領;三是營造氛圍,大力宣傳;四是探索創新,久久為功。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翟雁理事長致辭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翟雁在致辭中提出“志愿扶貧”是國家脫貧攻堅戰役中一種“潛移默化”的扶貧模式,它潤雨細無聲,以端到端的生命精準對接為貧困者賦能和帶來希望。這對保持脫貧成果、促進鄉村建設與貧困者可持續發展,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隨后全國志愿者扶貧案例征集課題組專家代表進行了主題匯報。
徐正博士通過分析715個志愿扶貧案例,報告提供精準扶貧的志愿者主體61%來源于由政府部委、企事業單位、高校和志愿服務組織等組成的志愿者團體;志愿扶貧模式有四種:政府部委發起的志愿者派遣計劃,駐村扶貧干部帶動的志愿者參與,由社會組織的公益項目招募志愿者行動,以及公民個人志愿服務。志愿扶貧在志愿性和可持續性得分最高(92%),其次是精準性與專業性(80%),顯示出志愿者在傳遞社會信息與關愛、點燃希望與賦能、持續參與和長期陪伴方面的獨特價值。報告同時也指出,志愿扶貧需要更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需要全社會有效的協作機制和資源配置,需要組織化和專業化實施。
辛華博士對近6000份問卷調研進行了分析,在樣本群體中,有39.1%的志愿者在過去一年中參與了志愿扶貧,志愿者以青年、女性和高學歷群體為主,他們主要在從事生計幫扶、環境保護、教育與技能培訓服務,志愿者在扶貧工作中的主要困難是志愿服務管理、培訓和激勵不足。
來自中國獅子聯會北京代表處服務評審成長委員會徐放副主席分享了“獅愛華夏”志愿扶貧項目,通過關愛邊遠貧困地區的青少年,改善他們的住宿和學習生活條件,從而精準扶貧。并在北京代表處持續9年為貧困白內障患者做免費的復明手術,使患者重見光明。
隨后,河北工程大學副校長賈東水也分享了“科技引領+‘一對一’幫扶+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新模式。校園里的李保國扶貧志愿服務隊自成立以來,充分利用學校理工學科特色和優勢,精準對接學校幫扶村--平山縣營里鄉石榴溝村、西下莊村、神堂關村的發展需求,探
索構建“科技引領+‘一對一’幫扶+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新模式,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取得良好成效。
阿里巴巴公益社會責任專家王佩首先講述了在5.12地震時,阿里通過募集籌款、設立災后重建基金、成立救災小組等方式在青川縣及時救援。在接下來的11年里,更是通過“電子商務”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成立“阿里之家”,通過數百名電商專業志愿者培訓建立網商隊伍,為青川網商帶去更多個人業務提升能力,優化其生活質量,變輸血為造血,推動當地經濟長久的可持續發展。
為深入了解志愿者扶貧工作的服務模式以及效果,形成可信、可行、可學的最佳實踐案例和操作模式,進一步推動志愿扶貧工作發展,國務院扶貧辦于今年4月委托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開展“全國志愿者扶貧案例征集”項目,通過開展問卷調研、案例評選、定量與定性研究和現場調研等方式,初步形成中國志愿扶貧經驗。
目前,課題組也邀請了各方面的專家進行有序評審。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副秘書長徐進,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翟雁共同為全國志愿者扶貧案例評審專家頒發了專業志愿榮譽證書。
論壇環節,分別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董強、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苗青就志愿扶貧與社會參與價值、專業志愿與企業精準扶貧進行主持,共同探討志愿扶貧志愿者參與脫貧攻堅的意義和能夠起到哪些獨特的作用與價值,以及如何充分調動企業員工,企業如何提供保障機制,與社會組織合作形成合力與專業分工,共同推動“扶貧+扶志(智)”的雙扶行動。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劉靜介紹項目
與會嘉賓一致呼吁和倡導企事業單位、院校和社會組織協力攻堅,打造志愿扶貧生態價值鏈。會議最后,針對志愿者參與脫貧攻堅所面臨的障礙,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提供了一個系統性解決方案,發布了新的扶貧公益項目——“家鄉合伙人”計劃。
該項目以“在縣中臺”為載體,招募專業志愿者或培訓普通志愿者成為懂鄉村發展、了解農業生產關鍵環節的專業志愿者,圍繞貧困縣農產品上行的痛點、難點和堵點,為國家扶貧縣的微小商戶和鄉村帶頭人代表等提供專業的、全程陪伴式的賦能與創投支持,讓廣大志愿者成為家鄉建設的公益“合伙人”,從而推動扶貧向鄉村振興過度,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項目設立“配套設施建設”“開展技能培訓”“調動社會資源”和“實現專業賦能”四大目標,通過號召專業志愿者參與為家鄉賦能,為創業者(特別是鄉村婦女、青年、微小商戶)提供支持。
該公益項目的發布也意味著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在扶貧攻堅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一步。同時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也倡導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專業志愿組織都積極投入到精準扶貧這一偉大的戰役中去,致力于用專業的知識技能、專業的職業素養幫助貧困地區發現、分析和解決最直接、最現實和最緊迫的問題。呼吁和倡導企事業單位、院校和社會組織協力攻堅,打造志愿扶貧生態價值鏈。
本次活動還得到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北京惠澤人公益發展中心、阿里3小時公益平臺、益起來社會責任、朝外鏈空間、商道縱橫和七代志·農曉時等大力支持,來自全國百多家公益組織和社會各界伙伴踴躍參與聯動,以“我和我的祖國:專業志愿,共創價值”為價值倡導開展志愿服務系列主題活動,共同推動專業志愿脫貧攻堅行動,傳播扶貧志愿精神。目前各地組織機構正在陸續開展相關志愿活動。據悉,全球專業志愿服務周于每年10月第三周舉辦,全球已有35個國家參與聯合行動,今年中國區的活動將持續到10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