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日前,第三屆中國慈展會的“重頭戲”之一中國慈展會公益慈善資源對接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該平臺將為公益資源的需求方和供給方提供網上資源對接服務。首批6個公益慈善項目通過這個平臺正式與750萬元善款“握手”,與捐助善款的愛心企業對接成功。
改變慈善需求與資源對接 分散低效現狀
慈展會由民政部、國資委、全國工商聯、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聯合發起,自2012年起已連續舉辦兩屆,第三屆中國慈展會將于9月19日起在深圳舉辦。
上線公益慈善資源對接平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充分借鑒商業資源對接機制,利用現代網絡交易技術,推動公益慈善資源對接和有效配置。
“中國慈善事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還存在慈善需求與資源對接分散低效、慈善認知理念普及不足、社會認同參與不夠等問題,制約了慈善事業和社會建設的全面深入發展。”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詹成付表示。
“公益組織有了一個好項目,就可以直接放到中國慈展會公益慈善資源對接平臺,愛心人士、企業等可以在平臺上找到項目并進行資助。”深圳市民政局局長杜鵬表示,公益慈善基金會、社會性企業等各類公益慈善組織都可以利用資源對接平臺高效開展資金募集、資金配置、項目實施和效果評估等活動。
類證券化規則全流程服務
據負責日常運營的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介紹,平臺重點拓展公益慈善項目資金募集和公益服務公開采購兩大領域。對接流程包括項目申請及受理、項目初篩、項目初審、項目掛牌、資源對接、后續跟蹤等環節,平臺擁有大量評估機構、代理機構等會員,負責提供全流程服務。
“我們將采用類證券化規則來做慈善資源對接。”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長侯伊莎說,目前還沒有社會資源對接的規則,因此要參照經濟領域中的證券交易和產權交易的規則和模式,創建公益慈善資源對接系統。平臺已經建立起了公益資源對接評估、掛牌、展示、捐贈、披露、傳播的全流程的整套標準規則,創建了類證券公益慈善對接系統,以此促進公益資源對接的專業化、規范化和常態化。
慈展會組委會還將與文化產權交易所進行功能性合作,在建立較為完整的交易規則的基礎上,以定點定量定價為原則,面向社會捐贈人及社會性的企業捐贈人進行類證券對接,以此探索實現公益信托、公益創投的有效途徑。
除此之外,為擴大公益慈善項目的知曉度,慈展會組委會還與百度公益、阿里巴巴公益、騰訊公益、新浪微公益等公益平臺,《公益時報》、《社會與公益》雜志等專業媒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優秀項目將得到多平臺線上展示機會。(王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