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恐跨日”。當天,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北京聯合國大樓舉行了《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狀況調查報告》發布會。該報告反映了中國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和間性(LGBTI)人士目前的生存狀況,共有三萬多人參與了問卷調查,覆蓋全國所有省份。
該報告反映了中國性少數群體在法律制度、教育、職場、家庭、宗教、醫療服務、心理健康、媒體、社會服務及其他領域的生存現狀。報告還探究了性少數群體遭遇的歧視和不公平對待,以及社會公眾對性少數群體的態度。
報告指出,中國的性少數人群依然生活在陰影當中,只有5%的性少數人士公開了他們的性傾向或性別身份。絕大部分LGBTI 人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遭受歧視,尤其是在家庭內部,來自家人的排拒和凌辱是最為根深蒂固的。參與問卷調查的性少數人士中超過一半表示曾遭受歧視或不公正的對待。家庭是排拒和歧視發生最多的地方,學校和工作單位次之。
報告表明,在醫療和社會服務方面,一旦服務提供者獲知或僅僅懷疑性少數人士的性傾向或多元性別身份,性少數人士在尋求相應服務時就會面臨許多困難。感染HIV的性少數人士更是遭遇雙重污名化,在獲取疾病防治及無偏見的心理支持和咨詢服務時面臨重重障礙。
最重要的是,報告表明公眾的觀點正在發生變化,其中大多數受訪者對性少數人群并未持負面或刻板態度,青年受訪者對于性及性別多元現狀的態度更為開放、包容。這意味著LGBTI人群面臨一次重大機遇,也表明當下的中國社會有可能成就迅速、深刻的變化,尤其有賴于公眾、政策決策者、學術界、媒體以及性少數人士自身的正確指引。這也表明,教育、立足事實的信息,包括媒體對性的多元現狀更加客觀真實的報道,將在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次調查報告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以及北京同志中心共同發起,并獲得數十家全國及地方團體、企業及媒體的大力支持。調查旨在為社群組織及國際機構提供基礎性數據,以此推動中國制定反對歧視并保護性和性別少數群體的相關法律、政策。
出席報告發布會的還包括來自政府部門、聯合國駐華機構、各國駐華使團、學術界、社群組織、媒體及其他發展合作伙伴的代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洲同志”區域項目為此次調查報告提供支持。改項目旨在消除針對性傾向、性別認同或間性人的不平等現象、暴力及歧視,并促進所有人享有醫療及社會服務。
“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性少數人群往往是社會中最為邊緣、最為弱勢的群體之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文藹潔說,“因此,關注他們的需求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根本原則和使命就是‘不讓一人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