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5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趙超
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政府報告中,多次提及互聯網、普惠金融、云計算、大數據、小微企業、“三農”等關鍵詞。隨著“互聯網金融”成為兩會熱詞,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這個站在風口的行業,甚至許多人直言,這是一個互聯網金融的時代。
互聯網金融正在改變中國人的投資理財方式,我們把太多金融變革的理想寄托在互聯網金融的身上。不僅如此,我們還希望互聯網金融能夠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在社會創新領域更多地解決社會問題。
互聯網金融的特點是:高效率、便捷、低成本。這個行業并不是一個單純的概念,讓我們回顧一些國際上的經典案例,看看優秀的非營利組織如何利用平臺優勢,更好地服務整個社會?通過互聯網金融是怎么樣幫助農村貧困人群和貧困創業者呢?學生群體又是如何在P2P平臺上獲得更多幫助呢?以下三個例子告訴我們,即便是逐利的互聯網金融也能用在公益創新上。相信在未來,互聯網金融行業也會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Kiva是世界第一家提供在線小額貸款服務的非營利組織,通過他們的網站,你可以把錢借給那些急需資金的窮人。
非營利機構KIVA建立于2005年10月,當時其創始人馬特·弗蘭納里只是將一些需要起步資金發展小買賣的窮人資料告訴家人朋友,并發布在自己的博客上。這些信息隨后被大型的博客網站發現,需要貸款的窮人很快得到了資金。馬特和網站其他成員由此發現了這種方式的可行性,于是開始與烏干達的一個小額貸款機構取得聯系,接著又開始考慮聯系其他小額貸款機構,讓他們把申請貸款者的信息公布在網站上。
Kiva的運營方式獨特而簡單。這主要源于它在全球擁有的眾多地方性小額貸款機構合作者和自愿者,這些小額貸款機構和自愿者通過對本地的走訪等形式,了解當地貧窮人群的對資金的需求,掌握需要申請貸款的人的基本信息,并連同其真實照片上傳到Kiva網站上。Kiva網站將根據申請人的基本情況、照片、需求金額、用途計劃和還款期限等信息生產借款條目并公布到網站的借款列表上,和包括照片、業務計劃等。申請者可以申請到從最小25美元到最高1000美元等不同的金額。
當Kiva籌集夠某個貸款申請人申請的額度后,會把資金以免息的形式貸給借款人所在當地的合作小額貸款機構,并由小額貸款機構以低息的方式再轉貸給借款人,Kiva是不會選擇收取高息的小額貸款機構作為合作伙伴的,而它允許合作伙伴收取較低的利息主要是為了維持其運行,并可能的發展壯大,以有能力多走訪多接觸更多急需小額資金幫助的窮人,因為這些貧困的民眾本就疲于應付日常生活更不用說利用網絡來借貸資金了。
Kiva在世界上影響力越來越大也證明了小額信貸扶貧的優勢,Kiva的模式也被引進了中國。和Kiva模式類似的宜農貸公益助農平臺由宜信公司在2009年成立,針對農村貧困婦女發起的公益性小額信用貸款助農項目,為解決中國“三農”問題進行創新的探索和實踐。通過宜農貸平臺,有愛心的出借人可以將資金出借給那些貧困地區需要資金支持的農村借款人,幫助他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在宜農貸上最低出借100元,一兩千元的資金就可能改變貧困農戶的生活狀況。目前已與20多家公益小額信貸機構達成為合作,已有14萬余人進行了愛心出借。除了在線上對接愛心出借人和貧困農婦,還積極舉辦現線下活動“宜農萬里行”,讓出借人親自對話農婦,親身體驗自己的資金為她們帶來的改變。
幫助小微企業和小企業主
借互聯網金融來做公益:幫助非洲小企業主獲得低息小額貸款的P2P融資平臺Zidisha。它的例子告訴我們,即便是在逐利的互聯網金融領域也能用在公益創新上。
Zidisha由Y Combinator投資的一家非營利組織,是旨在為非洲小企業主提供低利息貸款的P2P融資平臺。借方可以在Zidisha上發起融資,第一次只能融50美元,融資上限隨著融資次數上升。同時借方需要給出可以承受的貸款利息,其中5%作為國際轉賬費。貸方可以選擇低于貸款利率的任何利率借任何金額給他。融資頁面可以查看借方的個人介紹、企業介紹、以及這次借貸的目的(比如要多買一頭奶牛),還可以查看借方之前的借貸和償還的記錄,并可以在這里直接和借方交流。
Kurnia創立Zidisha最直接的原因是,非洲當地銀行給小企業主的貸款利率高達35%~70%,這是當地小企業根本無法承受的。Zidisha可以排除掉銀行這個資金中間人,把貸方的錢直接送到需要的人手里,從而減少利息。事實上,Zidisha上發起的借貸利息幾乎都低于20%。
Zidisha對其平臺上注冊的借方采取會員制。借方需要先在網上填寫基本信息,并提供當地有名望的人的擔保(學校校長,教父等)。然后Zidisha會調查借方是否有償還能力,是否有其他負債等信息。除此之外,每個借方在發起融資時,名稱旁還會顯示其按時還賬占總還賬的比例。目前通過Zidisha平臺發放的貸款上沒有一次壞賬。
Zidisha的團隊還將他們遇到的故事寫進了《Venture: A Collection of True Microfinance Stories》一書里。
學生群體:通過校友獲得更低就學貸款
美國多數大學生背負著就學貸款,學貸市場上更累積超過1萬億美元的債款。在這個超過1萬億貸款規模的市場中,美國學生的貸款壞賬率高達12.5%。私營機構的學生貸款規模從2007年的228億美元縮減到了2012年的60億美元,因為它們無法再承受如此高的壞賬率。
而在私營機構紛紛從這個市場撤出時,斯坦福商學院的4個MBA學生在三年前成立了一個新的學生貸款公司SoFi(SocialFinance,意為社會金融)。SoFi向微型貸款的模式借鏡,建立創新的貸款模式,期望通過連結在學學生與校友,建立一個對雙方都有益的社群。SoFi主要以提供低于市場上其他貸款來源的利率來幫助學生,而校友社群的經營也使雙方效益更加長遠。
SoFi與金融機構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它強調的是貸款人和學生之間的校友關系,按照他們的說法,即推行的是兼顧社會與金額的雙重底線投資。首先,由各校校友投資一筆基金給SoFi,提供學生較傳統利率低的貸款,同時校友也可回收投資收入。
在美國,大部分學生只能選擇聯邦直接貸款和聯邦PLUS貸款,它們的利率分別為6.8%和7.9%,而SoFi提供的5年貸款利率只有6.24%。如果他們選擇自動還款,利率還可以下調0.25%至5.99%。學生因為較低的借貸利率得以減輕經濟壓力,若畢業后學生失業或收入低于某個基準水平,校友可以接受延后還款,但是倘若一直拖欠,該學生在整個校友網絡中將會留下污點。因此,到目前為止還沒發生拖欠貸款的情形。
在最初的實驗過程中,4個創始人在3個月的時間內從40個斯坦福MBA校友處籌集了200萬美元的資金池,然后SoFi將這些資金貸給了100個通過信用背景審查的斯坦福商學院的申請者。投資者每個月都會收到學生的還款,年均收益在4%至5%。這幾乎是美國現在低風險信貸產品中收益最高的。
采取類似方式的借貸公司CommonBond的CEO大衛·克萊恩(David Klein)對此模式評價道:“更開放、透明、便捷的融資方式才是未來的金融。過去幾年的經濟危機已經摧毀了人們和銀行之間的信任。我們希望通過以校友關系作為起點重新建立起的信任系統會延伸到更多地方。”除了計劃拓展到更多院校和專業之外,SoFi還將推出國際學生貸款。國際學生貸款一直是學校的資金援助部門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因為跨國收款的困難導致很少有機構愿意為國際學生提供貸款。雖然他們不愿透露如何解決跨境追款的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會是個新的資金池,是個利率、收益和風險都更高的產品。
(趙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