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徐輝
企業,尤其是房地產企業,在賺取利潤的同時要承擔社會責任,并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已是大勢所趨。
近日,世茂房地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茂”)發布《2016世茂房地產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報告》可以看出,《報告》涵蓋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世茂在可持續發展與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以及未來計劃及目標,包括世茂營運對環境、社會及經濟的影響。
所謂企業社會責任就是指企業在處理與利益相關方之間的關系時,承擔起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和慈善責任的一種綜合性責任。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表示:“世茂人要把更廣泛的責任承擔融入血脈之中,一起凝結小愛、踐行大善。”
世茂是一家在社會公益領域堪稱楷模的企業,多年來,在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的帶領下,世茂積極傳播慈善理念,立足文化傳承、社區關懷、醫療扶貧以及志愿服務,并以三大公益項目平臺開啟了“平臺化公益”的模式。
世茂也是一家睿智沉穩的公司,在地產行業面臨經濟周期和宏觀環境波動之時,這家行業典范以“有質量的增長”不斷探尋和開啟新的商業模式和發展空間,成為其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活水之源。
“世茂愿以行業領袖、民族企業和世界公民的責任與擔當,與伙伴同行、與國家同命運、與自然和諧共生。”許榮茂表示。
適應經濟發展
實現有質量增長
多年來,世茂持續不斷地為廣大股東創造穩定的價值回報,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重的道路上闊步前行;秉持精誠合作、攜手共贏的發展觀,與合作伙伴共成長;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在“居者有其屋”的基礎上,用最具匠心的產品及服務不斷提升客戶生活品質。
當下,世茂正綜合產業化的換代住宅、街坊化的配套與服務、和諧綠色的自然環境以及濃郁迷人的文化氛圍,攜手戰略合作伙伴為客戶共筑既符合時代特征又滿足社會需求的新城市生活之建設。這些,延續著企業的發展動力,也成為世茂得以實踐社會責任的基礎。
2016年,世茂房地產以房地產開發為基礎,同時致力于提高投資性物業收入,強化輕資產運營,在酒店、商投、主題樂園和物業板塊上不斷革新進取,打造創新商業模式。
在泉州石獅世茂摩天城,世茂國際廣場、寬厚里、幸福坊、茂險王主題樂園四大部分組成全新的業態組合,涵蓋了大型時尚潮流購物中心、大型主題樂園、IMAX院線、全民娛樂中心、民俗文化街區、兒童教育生活社區、婚嫁主題、運動休閑公園等。整個項目集購物、娛樂、休閑、旅游、文化、社區、運動等于一體,被評價為國內新一代文旅商業綜合體的代表之作和體驗式商業的經典之作。
不斷創新的世茂,以合理的區域布局、均衡的商住業態、豐富的產品結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實現了“有質量的增長”。
堅守匠心底線
構筑生態文明新家園
在實現“有質量的增長”的當中,世茂積極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將建筑和自然環境和諧地融入一體。
在上海松江國家風景區,藏匿著一個廢棄已久的人工采石坑,深近88米,面積近36800平方米,成為城市的一道“傷口”。2006年起,集團積極擔起了修復環境的重任,欲將這一廢坑改造成“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的五星級酒店。
世茂集團綜合運用建筑行業前沿技術與生態環保理念,遵循自然環境規律,巧妙結合礦坑的實際地勢結構,突破技術限制,將“向地表下拓展空間”的設計理念變成現實,將整個酒店與深坑融為一體,相得益彰。不僅將創造海拔最低酒店的世界紀錄,還一反向天空發展的建筑理念,開始了地表以下深度拓展建筑空間的創舉。
上述案例是世茂積極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將對生態的關注融入設計研發階段,開展綠色技術探索和創新,不斷強化建筑的生態宜居特征,在建筑全壽命周期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的一個有代表性的案例。
世茂對綠色建筑的打造和追求從未止步,在開發建設的項目中,全面涵蓋了空氣質量、水環境、垃圾處理、節能節水節電、室內環境、運營管理以及建筑精裝等多方面內容。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世茂將繼續為客戶創造自然、建筑、人文交融的人居空間,為社會創造綠色、舒適、和諧的人居環境。
客戶是一家企業得以生存的基礎,而員工則是一家企業發展的根本,客戶與員工,也自然成為任何一家企業公民實踐社會責任最直接的方面。“關注客戶”是世茂核心文化價值觀之一;同時,長久以來世茂堅持“以充滿希望的事業留住人,以優良的機制與待遇吸引人,以優秀的企業文化熏陶人,以企業的發展愿景激勵人”的人才觀,盡職盡責為員工筑建完善的保障、發展和關愛平臺。
世茂注重人文關懷和員工身心健康,建立“世茂學院”,加強對員工的職業設計和能力培養,努力實現公司與員工價值同步提升。
踐行社會公益
開創“平臺化公益”模式
回首過去的2016年,《慈善法》的頒布與實施,為中國社會力量的發展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標志著我國依法行“善”新時代的開啟。
過去這一年,從世茂創造的社會價值來說,世茂通過“平臺化公益模式”,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和社會弱勢群體切實所需,長期關注鄉村醫療、艾滋病防治、文化交流、賑災與扶貧濟困等領域。
許榮茂曾談及自己的慈善哲學:“最早我們也是以捐贈為主,后來發現,單純的捐贈模式不如自己身體力行,做些實實在在的項目。”“實實在在的項目”如今已成為世茂投身公益事業的重要平臺,多年來,世茂傾力打造了“中華紅絲帶基金”、“世茂愛心醫院”和“香港新家園協會”三大公益平臺。
2005年,全國工商聯和世茂等20余家會員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致力于艾滋病預防和控制工作的全國性公益基金組織——中華紅絲帶基金。自成立十年來,中華紅絲帶基金累計籌集公益基金近人民幣2億元,在全國30個省區市開展了重點性的防艾宣傳倡導活動。多年來,基金公益項目使70余萬人受益,為全國4800余名艾滋病感染者提供了幫助,使28370多名受艾滋病影響兒童在學習和生活上得到支持。
2008年“5·12”大地震后,世茂宣布在地震中受災最為嚴重的西部鄉鎮建設百家“世茂愛心醫院”,并無償捐贈給當地政府,力圖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保障。截至2016年底,“世茂愛心醫院”已逾百所,如繁星點點遍布四川、云南、甘肅、陜西等7個縣市地區,覆蓋人口達2000萬人。
而香港新家園協會成立于2010年,由許榮茂牽頭發起并聯合幾位愛心企業家共同成立,服務覆蓋香港與內地,是一間致力于服務新來港、少數族裔人士及其他弱勢社群的慈善機構。自成立以來,它以它的包容互助、四海一家、和諧共融以及互惠互助的精神為新來港人士提供優質及專業的一站式社會服務,也建立起了一個“官、商、民三方合作機制”。
在新家園協會顧問委員會主席、香港大學榮譽教授梁祖彬看來:“企業聯合NGO共同推動公益慈善事業,是一種慈善組織現代化象征,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有利于公益慈善組織兩條腿走路,有利于公益慈善組織長期發展。”
關心文物保護
拓展世茂慈善事業
在三大公益平臺的基礎上,世茂房地產近年來還陸續催生了諸如“困境兒童救護”等公益項目,尤其是2016年捐資故宮8000萬元助力“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是世茂首次進入文物保護領域,也正式開啟了世茂文化傳承與保護平臺的搭建。
2016年7月,世茂正式確認捐資8000萬元,用于故宮博物院“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養心殿作為紫禁城古建筑群中的經典代表,歷史與地域信息豐富,現存各類室內外陳設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是研究清代工藝美術發展及清代帝后理政及寢居空間的珍貴史料。該保護性項目也是故宮當下最為緊迫、也是故宮古建筑修繕保護工作的一個標志性項目。
在捐贈儀式上,許榮茂表示,此次捐贈“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是世茂首次在文物保護領域進行捐助,也讓世茂慈善公益事業再次得到拓展。希望通過此次公益行動,號召更多人參與文物的保護、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并通過了解民族傳統文化,增加對中華文化的自信。
在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的大愛感召下,世茂員工自發成立“三年III班”志愿者團隊,這是由世茂員工自發成立的企業志愿者組織,旨在聚集社會各界有活力、有愛心、有公益情懷的志愿者人士,依托世茂公益項目平臺,利用工作之余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做能影響身邊人的善事,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讓公益成為自己的一種健康生活方式。
三橫三豎拼成一個“世”字,也代表“一點一滴一世界”,寓意“凝結小愛,踐行大善”的宗旨。
結合多年來投身公益事業的經驗,在世茂看來,社會問題的解決必須大力推廣“平臺化公益模式”在多元社會領域的應用,世茂也將進一步積極搭建基金會平臺,發揮志愿者的力量,納入更多元的社會資源,惠及更多的受助群體,以可持續的社會問題解決機制,持之以恒地應對各類社會難題,為社會謀取更持久的利益。
而每每談及世茂的公益項目,許榮茂也總是充滿著欣喜和信心:“慈善的種子已經發芽、開花,現在正是結果的時候。”
中國房地產市場目前越來越成熟,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社會責任正逐漸地成為房地產企業品牌競爭的一個重要競爭力,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重要途徑。世茂對于社會責任的承擔及社會責任報告的發布,是中國房地產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的樣本。(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