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2017年11月19日,由鳳凰網公益頻道(以下簡稱“鳳凰網公益”)和伊利方舟聯合主辦的。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副主任宋文珍、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秘書長朱錫生、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秘書長胡廣華、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副秘書長姜瑩、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少兒研究所所長童小軍、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秘書長汪文斌、鳳凰網副總裁池小燕和伊利集團副總裁雒彥等出席了本場活動。著名音樂制作人、歌手常石磊也親臨現場演唱公益歌曲,倡導公眾人物積極助力公益。
兒童優先,就是未來優先。正源于此,今年鳳凰網公益、伊利方舟聯合全球知名調研公司尼爾森展開針對兒童安全的公益調研,旨在聚焦影響兒童安全成長面臨的問題,為兒童成長提供建設性意見,并據此形成《中國兒童安全成長報告》。本次調研進一步揭示了影響我國兒童安全成長面臨的問題,進而指導兒童安全公益項目的未來方向。鳳凰網公益主編、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發起人孫雪梅現場對此進行發布。
據該《報告》數據顯示,超過六成的孩子認為自身“非常安全”,但家長認為孩子非常安全的比例僅為17%,孩子的安全意識亟待提升。其中,三線城市家長對孩子安全狀況評價最低,農村和多孩的家長更擔心孩子安全,凸顯了兒童安全狀況的地域性差異;其次,上下學途中和交通工具是孩子最容易出危險的場所,網吧游戲廳則是老師認為第三危險的場所;三無食品,游戲及不良影視內容同學間的誤傷是老師、家長的共同擔憂。
針對兒童和家長的焦慮對象,調研表明,兒童安全尚未引起雙方足夠的重視。從孩子角度來看,父母生二胎、別人對自己的理解是孩子們最焦慮的兩件事。其中,低齡孩子更缺情感關懷和安全感,高年級孩子更操心學業。而對家長而言,性格、健康、學習態度和安全是所有家長關注的重點。安全雖已引起家長關注,但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兒童保護工作仍任重而道遠。
孩子雖接受過多種安全教育,但數據同時顯示,針對兒童防走失和防性侵的教育還尚未普及。對于如何提升兒童安全保護,家長認為應教會孩子自我保護、學校和老師也該加強相關教育培訓。老師方也表示希望接受更多關于兒童安全的培訓和教育;兒童安全成長需要多方努力,家庭、學校、社會應實現聯動,從保護兒童身體健康到心理健康,從安全保護到安全成長,打造兒童安全“保護網”。
圍繞兒童安全成長的現狀和出路,盛典還設置了一場高峰論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秘書長朱錫生、中華兒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副秘書長姜瑩、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少兒研究所所長童小軍、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副部長林丹華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兒童福利研究中心信息部主任張柳共同探討了兒童保護的發展方向。
朱錫生談道,我國兒童安全現狀很不樂觀,比如鄉鎮撤校并校引發的上下學路上安全問題和環境污染帶來的健康問題。雖然國家對于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高度重視,但社會各方的責任更重,擔子也更重。
童小軍則以攜程虐童事件為例,剖析了當下兒童安全事故頻發的原因。她指出,兒童傷害事件屢禁不止的根源在于,社會對于“什么是兒童傷害行為”尚未達成集體共識。其次,在公眾有了共識的前提下,社會并未形成配套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
針對當下兒童保護現狀的改善,姜瑩從公益機構的角度出發談道,現有的兒童公益項目中,更多的是后端救助型的項目,而針對兒童安全、心理、成長的前端項目很少。社會應當加強針對兒童的前端保護,才能有效地減少后期傷害。
對此,張柳在論壇上表達了相同的擔憂。她提到,現階段兒童福利和保護進入了轉型和升級的階段,但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在頂層設計方面,要加強兒童保護的法律建設,整體統籌兒童保護問題;同時,要在服務終端發展兒童保護,打通、建立兒童福利保護鏈條。
最后,林丹華重申了心理健康對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她強調,心理健康對兒童成長的影響表現在對兒童能力、品格、自信等多個方面。這種影響會是終身的、深遠的影響,應當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只有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促進他們的積極發展,才能將孩子們的潛能發揮出來。
(皮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