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6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高文興
近日,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共同發布了一份名為《禁貿下的需求——中國象牙消費研究(2017)》的報告,報告顯示自今年中國實施象牙禁貿措施以來,獲得了公眾的普遍支持,象牙購買行為正在逐漸減少,但認知度仍然有待提升。
本次研究由TRAFFIC、WWF與獨立研究咨詢機構GlobeScan合作開展,從去年8月開始,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進行了8次深度訪談和8個專題小組討論,并且在15個象牙消費相對活躍的城市對2027名受訪者開展了在線問卷調查。
研究發現,象牙購買行為整體呈下降趨勢。超過半數的象牙買家停止了購買象牙,大部分都發生在最近三年;過去一年中,北京等主要市場的象牙買家明顯比其他象牙貿易活躍的城市有所減少;18歲至34歲“千禧一代”的象牙消費指數在15個城市當中普遍偏高;出境旅客所購買的象牙數量明顯比沒有海外旅行經歷的消費者多;過去三年里,象牙購買正從傳統的主要消費城市向新興消費城市轉移,預計這一趨勢今后仍將繼續。
研究還發現,在北京和成都等許多監管更為嚴格的城市,人們對象牙禁貿的認知度更高。但普遍而言,只有19%的受訪者能夠主動記起象牙貿易相關規定;46%的受訪者在提示下能夠記起象牙禁貿令;86%的受訪者知曉禁貿令后,表示支持象牙全面禁貿;而在頑固的象牙買家群體當中,有62%知曉禁貿令后準備重新考慮他們未來的購買計劃。這說明,提升消費者對象牙禁貿的了解不但十分必要,而且能切實改變消費態度和消費行為。
“一些地區正倍受非法野生物貿易問題的困擾,而野生物及其制品的合法市場更增加了此類問題的復雜性,中國的禁貿令為保護非洲大象種群的未來做出了明確承諾,并表現出應對這一關鍵問題上的卓越領導作用。然而,未來的幾個月將十分關鍵,這將影響到象牙禁貿令能否有效的執行和傳達。”WWF國際野生物項目主任Margaret Kinnaird表示:“我們始終相信,2018年關停最大的合法象牙市場后,象牙的消費需求將會顯著減少。”
TRAFFIC中國項目主任兼WWF中國野生物貿易項目總監周非表示:“提高法律意識,加強對違法后果的宣傳,必將有助于象牙禁貿令改變消費者行為。”
2016年12月30日,國務院發出《關于有序停止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及制品活動的通知》,要求分期分批停止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及制品活動。通知規定“2017年3月31日前先行停止一批象牙定點加工單位和定點銷售場所的加工銷售象牙及制品活動,2017年12月31日前全面停止”。中國宣布象牙禁貿實施時間表的這一舉措,被國際社會普遍稱贊,并期待嚴格執行這項禁令后能扭轉非洲野生象種群下降的趨勢。TRAFFIC和WWF于2017年8月進行的象牙市場回訪調查顯示,無論是合法還是非法市場,象牙交易量都在減少,象牙價格也有所下降。
WWF美國辦公室高級副總裁、TRAFFIC董事會成員Ginette Hemley也認為:“通過關閉象牙市場,中國彰顯了致力于終止非洲象盜獵危機的決心和誠意。目前至關重要的是,象牙禁貿實施的同時也應當采取配套措施努力改變消費行為。”
“禁貿令仍面臨許多挑戰,”周非強調,“提高警覺,密切監測象牙禁貿帶來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例如確保庫存象牙不會流入國內外非法市場。”
“考慮到中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我們期待中國的象牙禁貿可以起到表率作用,進而推動整個亞洲關閉象牙市場。”周非同時表示,“TRAFFIC和WWF將支持這些國家特別是中國的鄰國實施象牙禁貿,并已經準備好為他國執行象牙禁貿和未來的影響力評估提供協助。”
有證據表明,越南、柬埔寨、老撾和緬甸的本土象牙市場越來越迎合中國游客,因此,對中國的鄰國實施象牙禁貿的呼吁并非空穴來風。
自2002年以來,CITES締約方委托TRAFFIC進行管理的大象貿易信息系統的報告一直將中國視為全球主要的象牙消費市場。較任何其他國家而言,中國的禁貿舉措將更加有望能扭轉大象盜獵和非法象牙交易的趨勢,并為非洲象種群的生存帶來重大利好。(高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