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于俊如
為踐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開發中國綠色城鎮化市場,推動各國從“負擔分擔”轉向“機遇分享”、從“零和博弈”走向“互利共贏”,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中國城鎮化促進會主辦、北歐部長理事會作為合作伙伴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大會,于2019年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成功召開。大會主題是“綠色城鎮化可持續發展與國際合作”,來自聯合國、北歐部長理事會、中國以及瑞典、丹麥、挪威、芬蘭、冰島等相關地區和國家的組織及企業開展了廣泛而深入地探討。與會各界一致認為,北歐國家成功實現了經濟-環境-社會協同發展,建立了綠色可持續發展機制。中國需借鑒北歐國家的有益經驗,加強國際間的協同與合作,建立綠色可持續發展伙伴關系。
1月17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戶思社在致開幕辭時指出,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下,在新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綠色可持續發展是開啟新一輪共享全球化的金鑰匙。
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法國前總理/國民議會前議長、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主席洛朗·法比尤斯指出了目前全球生態環境各領域亮起的“紅燈”及面臨的威脅,認為合作是解決挑戰的關鍵,將其擔任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主席期間通過的巴黎協定精神概括為“更好、更快和共同”。其中,“共同”是最重要的關鍵詞,強調代際之間、區域和國家等層面、政治、經濟以及科學等各領域、國家、公民及企業等多主體的共同合作。同時,法比尤斯指出,現階段呈現出來的各方面問題不僅僅是挑戰,努力應對就會轉化為巨大機遇,而要抓住機遇則必須強調創新的作用,要通過技術創新和社會創新等將相關方結合起來。總之,環境問題不應該被孤立或分行業解決,需要運用綜合性方法予以解決。法比尤斯充分肯定了本次大會在凝聚全球共識、共同應對全球挑戰方面的重要意義。
北歐創新署首席執行官斯韋恩·博格代表北歐部長理事會秘書長赫布羅滕針對中國與北歐合作現狀、北歐應對全球挑戰的解決方案以及未來中國與北歐合作的潛力發表演講,指出技術、創新以及貿易是推動北歐21世紀發展的重要動力,已推動北歐各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并形成了各領域世界知名的企業。2017年,中國與北歐已在創業和營商、可持續發展、科研教育、人文交流等領域達成了相關合作,但仍處于起始階段,北歐在應對全球挑戰方面的經驗可以促成未來中國與北歐之間更深入地合作。
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發表了關于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的演講。鄭新立指出,當前中國的城鎮化將是全球規模最大、速度最快、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城鎮化,其正在孕育并形成一個大市場,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在三大世界級城市群、以省會城市為中心的次級區域城市群以及特色小鎮為網絡節點的中小城市群的三個層面上展開,將對其他地區產生重要的示范作用,并為全球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其系統化闡述了北歐實現經濟、社會以及生態環境系統協調發展的經驗,并從合作目標、合作機制以及國際合作項目的系統化角度,闡釋了實現中國綠色城鎮化市場與北歐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相結合的新路徑。
大會開幕式還舉辦了綠色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項目簽約與“綠色未來計劃”啟動儀式。“綠色未來計劃”邀請全球有影響力的智庫、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以公益慈善的形式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帶動各界關注支持兒童和青少年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鼓勵和引導全球兒童和青少年參與綠色可持續發展。
繼開幕式之后,主論壇和四個平行論壇也分別于18日上午和下午分別召開。中外嘉賓圍繞可持續發展治理體系和綠色城鎮化可持續發展創新、科技教育可持續發展創新、能源環保共生城市、社會人文與可持續發展以及金融支持機制與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展開研討,共議綠色可持續發展各領域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攜手合作共同推進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進程。
(于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