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徐輝
近日,“”第二期培訓班開班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國慈善聯合會執行秘書長、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梅主持開班儀式,50名來自基金會、慈善會系統和草根NGO的領導和骨干參加了此次培訓。
“中國公益慈善人才培養計劃”是在民政部指導下,由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安利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的項目。項目為期三年,安利公益基金會出資1000萬元,通過實戰培訓、專家指導、機構資助、海外考察交流、專業論壇與行業課題研究等形式,對接公益慈善人才需求,支持公益慈善領袖個人成長,探索公益慈善人才培養新模式。
本次培訓為期五天,以提升慈善組織獲取外部資源能力為重點,教導學員如何提升領導力,如何獲取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如何向愛心企業、基金會籌款,并拓展新媒體和志愿者資源等。培訓師資力量可觀,來自北京市社會團體辦公室、南都公益基金會、英國救助兒童會、John Maxwell領導力培訓集團大中華區、萬達集團等跨界專家,將通過理論學習、案例分析及實戰模擬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與學員們分享他們在公益資源開發方面的寶貴經驗。
安利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彭翔介紹了本次培訓的特色:首先學員的構成更加“跨界”,囊括了NGO領袖、行業研究與咨詢機構的專家和青年社會企業創業家,也反映了目前中國公益領域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其次,將傳播列為公益組織的“必修課”,也順應了當下社會化媒體發展的潮流和非營利組織本身傳播的需求;第三,為了幫助學員持續成長,還為每個學員配備了公益、商業和傳播三位導師,能夠持續地給予學員及其所在機構多方位的支持。
“當前,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較快,而整個行業缺乏專業性人才。”彭建梅在談起開展“中國公益慈善人才培養計劃”的原因時說,資助方和主辦單位希望通過這樣的一個平臺,為基層服務組織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培訓與資源支持,讓這些組織把慈善事業做得更加專業化。
“通過這樣的人才培養計劃,一是能為這些基層組織提供專業性的理論知識,提高他們的工作水平;二是搭建一個長期的支持平臺,報名進來以后的學員,會獲得長效的信息服務與豐富的資源。”彭建梅希望學員們通過這個平臺都能學有所獲。(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