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立德社會工作事務所副所長、督導蘆曉靜
2008年,蘆曉靜作為一名社會工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懷著美好的理想,投身社會工作事業。她積極秉承社會工作價值理念,克服困難、累計專業服務超過21000小時。她的服務涉及老年、殘障、青少和社區治理,以專業服務解決社會問題,大膽創新,積累經驗,從一線社工成長為全國百強機構的領導和專業督導。十年來,在社工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績,在北京社工行業內具有良好的專業影響。
一、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社會工作人才
蘆曉靜始終秉持社會工作專業價值理念,不斷提升專業水平,他督導的“殘疾人增能融合項目”“偏遠山區居家互助養老項目”“三好學堂助力流動兒童課后公益服務項目”“亞運村社會組織導航系統項目”分別得到了北京市公益服務項目兩個銀獎、一個銅獎和朝陽區十大品牌項目等榮譽。
在扎根社區,專業服務的同時,她還注重進行服務梳理和經驗總結,其牽頭編寫5篇服務案例錄入《北京社工風采》一書、3篇作品刊發在北京市民政局《京粵南北社會工作十年發展論文集》《起航》《春芽》等論文集和案例集中,發表文章刊登于社區雜志,中國社會工作等。2017年,由蘆曉靜主持、經過近5年打磨的《成年身心障礙者社會工作服務手冊》,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這是一本源于實踐、指導于實踐的服務工具書。
二、滿腔熱情、發揮專業服務優勢,助力機構成長
由蘆曉靜擔任專業領導的立德社工事務所成為全國百強機構,服務已經擴展到北京市10個區40個街鄉,每周固定為3000多名服務對象提供專業服務。作為督導,蘆曉靜的工作任務十分繁重、重要。
(一)發揮專業功能,督導團隊成長
面對種種困難和壓力,她把在深圳5年積累的專業社工經驗毫無保留地貢獻給服務對象,分享給同事。就像知心大姐,付出所有也無怨無悔,耗盡心力仍堅守信念。
很多新入職的年輕社工缺乏經驗,加上機構服務領域寬、內容多、覆蓋面廣,任務繁重,問題復雜和多樣性。蘆曉靜主動承擔并創新開展多項工作,她擔任研發監測中心主任,承擔了機構項目申報和經驗總結的整體工作,大家都說她解決了員工生存的“口糧”。她建立起內部督導體系,解決了新老員工個人成長和認識困惑,她擔任師徒制的第一任師傅,傳授實務技巧的同時更激發了社工的活力與熱情,共同支撐起整個機構的整體運行,在她的推動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機構的專業性提升、規范化建設和團隊融合度也在不斷提升,得到服務對象、同事和各方領導、專家的一致認可和贊賞。
(二)積極探索難題,助推社區發展
2014年初,機構啟動亞運村街道加強社會組織服務體系建設項目,蘆曉靜主動請纓并帶領社工配合社區居委會,以社區需求發現為內驅力,發揮專業支撐作用,全方位、全覆蓋為居民服務,每周固定有200多人次受益。社區公益空間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居民對社區活動、社區事務的參與度,不斷增加的新面孔讓社區更具活力。
2015年起,蘆曉靜帶領團隊運用立德研發社區優勢評估技術、社區社會組織賦能技術、社區骨干挖掘技術、社區動員技術和輿情監測技術等,指導3個社區的營造試點,實施了裕民路社區營造項目,跟進朝陽區社區創享計劃的開展和實施,取得積極成效。
三、發揮表率作用,提升機構影響力與專業服務品質
她推動機構發展規劃、規范管理、誠信建設、服務水平方面。幾年來開展團體督導60多次,個人督導550余小時,手把手為新社工示范帶小組46人次,為社工批改小組及活動策劃書320多份,為高校志愿者團隊做培訓16次,向同行和社區工作者及居干開展分享和培訓38次,對團隊專業水平的提升做出積極貢獻。
說起她的事跡,讓人感動的鮮活案例每天都在上演。一次為社區老干部、樓門長和老黨員開展志愿者培訓,活動前一天她臨時有事、脫不開身,便一句句地指導負責社工如何做開場白、如何引導和控場,通過游戲互動分享、激發大家對社區的認可和對志愿服務的熱情,一直指點到凌晨一點,她寧愿犧牲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一點點地陪伴和引導社工成長。
2013年初,機構運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內部OA系統,蘆曉靜不管多忙,每天堅持查看日志遠程回復,先后審閱5480多次,做到即時督導從不斷檔,促進同工思想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四、嚴格黨性在日常工作中發揮黨員的作用
她提出“社工是有助人自助理念的共產黨員”,要把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提供專業服務追求公平正義、推動社會發展的目標結合起來。
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她結合機構實際情況和組織特色,開展“做社工機構合格黨員標準大討論”“社工技能大比拼之微視頻比賽”等,在增強黨員帶頭作用和黨性意識的同時,促進機構社工的專業技能提升和指導。有人問她:“支撐你做社工的動力是什么?”她回答:“服務對象的改變和成效就是我的動力源泉,當你真的用心投入這項事業時,哪怕是服務對象給你的一句簡單的肯定話語,對自己來說都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勵”。
近幾年,機構的發展,社工、服務對象、相關部門的領導和合作伙伴們對她的一致認可,更鼓舞她為能從事社會工作而感到無比地自豪!她常說,社會工作象溫暖的陽光,照亮我前進的方向,引領我開啟和實現美好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