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呂翠倩,香港注冊社工,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在香港從事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家庭社會工作服務近5年,之后到北京從事社工專業服務及社工督導相關服務。作為一名香港社工,呂翠倩秉承著一顆專業之心,懷揣著為內地社工貢獻一份力量的情懷,來到北京,走進四川、天津、江蘇、河北、河南等地,傳播她的所學所知,為當地社會工作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為前行中的社會工作事業增添了一縷熾熱的火焰。
從香港來到內地作社工
2014年6月,借香港無國界社工招募志愿者到四川開展災害社會工作培訓的機會,呂翠倩從香港走進四川。在授課過程中,她發現很多內地社工在專業知識、服務理念及技巧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跟香港的社工相比有一定差距。那時,她便萌生了一種想利用自己所學為內地社工提升專業水平而“做點什么”的想法。當年9月,香港無國界社工招募一名派駐北京的青少年督導,得知此事后,她不顧家人和朋友的反對,毅然地報了名。接著,呂翠倩來到北京,進入北京厚德社會工作事務所,擔任服務督導一職,對百余名社區青年匯駐點社工進行督導。
到北京后,呂翠倩面臨生活和工作上的多重挑戰。北方與南方相比,在氣候、飲食、生活習慣上都存在較大差異,呂翠倩因為氣候不適,嗓子經常上火,但她從來沒有因為生活習慣不適影響到工作。為了使自己的“廣式普通話”盡快標準起來,她還利用各種機會,跟同事請教,一個字一個詞的糾結發音和表達習慣,以盡量不在語言溝通上出現問題。此外,內地的工作機制、服務對象需求、服務開展過程等等都與香港有很大不同,呂翠倩也不斷調整,在工作上做到主動適應,并多次去社區一線跟服務對象交流以協助社工厘清相關服務計劃等。
用專業情懷傳遞職業精神
對社會工作專業的認同及內化的職業精神是呂翠倩傳遞給身邊人的“香港”正能量。在北京厚德社會工作事務所工作期間,呂翠倩對社工總是要求很“嚴格”。她在督導社工時,會對服務方法和技巧進行現身說法,自己先演示,再讓社工一一演示,并要求每個人都要觀察其他人的做法是否合適,指出優點和不足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明白某一技巧如何運用才會達到最優的效果。一名社工談道,小青老師(呂翠倩)講解的許多知識技巧都是學校里所沒有涉及的,通過她的講解與演示,大家少走了很多彎路。呂翠倩還經常強調,社會工作者要時刻秉承其專業價值和情懷,因為這是社工最為強大的內在動力。
2015年8月,天津發生重大爆炸事故,呂翠倩得知此事后,第一時間報名要求進行支援。爆炸發生后的第三天,她便來到天津,與當地婦聯、民政等部門接洽,并以香港無國界社工的身份,參加了為期2天的災害社會工作志愿者培訓。事后想起來,她說“有一點點后怕,但沒想那么多,自己曾經做過災害社會工作方面的培訓,想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多盡點力。”
后來,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醫務社會工作服務站順利建成,呂翠倩完整參與了該站的前期籌備及專職社工的招募工作。2016年初,社工站運營時面臨一系列的困難,社工在醫院里該如何破冰?社工該扮演什么角色,要做些什么?新任社工經驗不足,社工站舉步維艱。為此,呂翠倩每周抽出兩天時間奔赴天津,專程進行相關探索并對駐站社工提供專業和心理督導。來回奔波,路上辛苦不說,緊張的工作節奏和壓力也不容小覷。對此,呂翠倩總是淡然一笑,她說這是工作所需,也是她應該做的事。
2017年初,一次偶然的機會,呂翠倩聽到一些社工同事說,有一些職業倦怠感,覺得社工之路越走越迷茫,不知道要不要繼續堅持。那時,她突然萌生了一種進行公益培訓的想法,想為身邊的社工打氣,幫助大家堅定從事社工的信念。那時,因為還在休產假,白天要照顧剛出生不久的寶寶,等小孩睡覺之后,她才能擠出時間準備課件。后來,呂翠倩連續開展了四場免費的“四句神奇對話”培訓,與一百多名社工同事分享了自己對社工的理解,鼓勵大家認清自己并堅定社工之路。培訓的反響還不錯,但組織幾場之后,因為場地、聯絡等各方面的原因,便開展不下去了。她意識到,一個人的力量太單薄,做事情應該需要一個團隊和平臺。
于是,在朋友的鼓勵下,她跟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合伙注冊了一家社工機構——北京仁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做自己想做的專業社工。機構的項目剛開始只有一個,運營起來十分艱難,為此,她把前兩年積攢的一些積蓄拿了出來補貼到機構中。后來,機構的項目多了起來,以前合作的單位因為專業性上的認可,繼續購買機構的督導服務,機構也陸續承接了北京市民政局、西城區民政局、崇文門街道、廣安門街道的一些服務項目。豐碩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背后辛勤的付出。一直以來,呂翠倩幾乎每天都在工作,5+2,白+黑是常態,工作日奔波不斷,周末也從未休息。從一線服務到二線督導,從實務性操作到專業性培訓,呂翠倩盡己所能,燃燒了自身全部的能量。她本人也榮獲2017年中國百名社工榮譽稱號、成為“北京暖心社工故事”宣傳團成員。
將服務與理論思考結合起來
呂翠倩還是個閑不住的人,為了讓自己在香港受到的教育和積累的經驗得到有效發揮,她經常到不同的地方講課,將她所理解的社工理念與掌握的知識技巧傳遞給更多的人。北京的朝陽、海淀、順義、通州、西城、石景山、豐臺等多個區縣曾留下她的足跡,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城市學院、河北大學等,有她為學生們分享社工經歷的身影,成都、無錫、天津、揚州、昆山、太倉等地,也有她跟當地的社工同仁一起討論互動的精彩時光。
經歷了香港、內地不同的社工服務經歷之后,呂翠倩還習慣于將所見所感記錄下來,并形成文字將其發表在內地社會工作行業的核心刊物《中國社會工作》雜志上,也把在北京的督導經驗寫成論文在“2016京粵南北社會工作十年發展論文集”發表。這些文章有的是介紹香港的社會工作服務,有的是傳播社會工作的理念與價值,有的是對內地社會工作行業所面臨問題的反思等等。呂翠倩說:“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形成文字傳播出去,才能幫助更多的人去理解社會工作這一富有魅力的職業。”
轉眼間,四年多過去了,呂翠倩離開香港已近五個年頭。她先后在北京厚德社會工作事務所擔任督導部總監,后擔任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醫務社工服務站督導、北京仁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特聘總干事、北京青少年社會工作協會總督導。她所指導培訓的一線社工遍及海淀區、石景山區、豐臺區和朝陽區,所開展的專業督導會不少于300場次。用她的話來說,能為內地社會工作的發展做一點點貢獻,就會覺得所做的一切都很有意義,希望繼續發揚“生命影響生命”的社工理念,在社工這條路上,持續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