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旭,女,1987年6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任順義區旺泉街道牡丹苑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旭所學專業是社會工作,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天,她就有一個社工夢,她熱愛她的專業,更崇拜那些默默堅守在一線的社工,他們的實踐和付出,被時間所檢驗,被大眾所認知,被社會所發覺,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社工,認識社工。王旭的社工夢就是成為這樣一名普通但不平凡的社工。
2015年,年僅28歲的王旭臨危受命,擔任牡丹苑社區主任,她立足本職,開拓創新,精準開展項目,憑著一顆赤誠的心,扎根社區,日夜走訪居民,了解居民訴求,探索出了一條具有牡丹苑特色的社區服務體系。
一、腳踏實地,更仰望星空
八年來,王旭始終用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來嚴格要求自己,她堅持每天記工作日記,將工作內容記錄下來,分析成功與失誤,寫下心得體會,通過這種方式積累工作經驗和方法。就是這樣一個熱情認真的年輕社區書記帶領著社區工作人員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屬于牡丹苑社區的奇跡。回想起剛任社區書記時,王旭說:“這變化對于我,是希望,是光明,是壓力,更是挑戰。”一個20多歲的她能管好一個社區嗎?社區的大爺大媽會相信她嗎?社區遺留的矛盾糾紛她能解決的了嗎?年輕的王旭卻將所有壓力轉換成動力,為了更好的開展社區工作,她顧不上幾個月大的孩子和生病的家人,常常加班到深夜,她創新工作方法,推行“全能社工”隊伍建設,實現社工由“專業單項”向“一專多能”轉變,極大的提高了辦事服務效率。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她推廣“定制服務”,開展“三個一”服務活動,提升居民幸福感,依托“私人訂制”項目,開通預約、上門等定制服務,社區服務取得良好成效。
在王旭眼里,社區就是要有家的溫度,家的溫馨,家的溫暖,她說,“社區服務就是要有人情味,我們提供的不光是溫暖,還有專業。”2014年王旭考取了中級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平日里她還閱讀大量社會工作有關書籍,她說:“我要把專業知識引入到社區實踐中去,讓居民在家就能享受到專業服務”。她結合社區老人多小孩多的特點,通過多方協調,走訪調查,利用專業優勢,組建了一支專業隊伍,探索出了一條服務社區的新途徑,她創建了“58社工聯動站”,在社區內創新的開展小組、個案工作等。她說:“小組活動為的就是讓社區居民從參加活動走形式到參加活動能受益;從參加活動領禮品到分享收獲和喜悅。”比如她根據兒童心理特點,設計了“平穩過渡”、“長幼共融”、“成長快樂”等系列階梯小組。針對社區空巢獨居老人也推出了精神慰藉項目——情暖夕陽互助小組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個年輕的黨支部書記沒有讓居民失望,在她的帶領下,牡丹苑社區通過創建“黨建顧問團”增強班子工作合力;通過推出安家工程、黨員之窗、黨員一日服務崗、先鋒助長、十圖一冊等多項舉措,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從曾經的“軟弱渙散支部”躍升為“星級先進黨組織”。牡丹苑社區更榮獲多項國家、市、區級獎項,包括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范社區、北京市規范化人民調解委員會、北京市六型社區、順義區充分就業示范社區、順義區八型社區、順義區優秀統計工作站、順義區“三社聯動”創投大賽一等獎等榮譽,其中“全國社會工作示范社區”榮譽稱號,更是順義區唯一獲評單位。
二、不辱使命,更淋漓盡致
王旭是順義區第四屆、第五屆人大代表,她常說:“人大代表就要為人民說話,如果只當舉手代表,人民選你干什么,我一定不辱使命,把代表價值發揮的淋漓盡致!”
王旭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是一名為群眾講實話、做實事的人大代表。順義區西門車站路段沒有交通信號燈,她關注到這一情況后,多次深入群眾征求意見建議,一方面,她研究方案,組織義工在人群集中的車站引導交通,規范秩序。另一方面,她把群眾的意見整理成代表建議提交,引起了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給予了滿意的答復。王旭在走樓串戶時會細心觀察,仔細發掘民之所需,民之所急。走訪中她發現部分惠民工程投入使用后存在維護管理職責不夠清楚、缺少專職管理人員和專項維修經費、后續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她立即走訪調查,形成報告,最終提出的“關于加強惠民工程后續管理”的建議,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前景路北路段沒有路燈,石門苑東側市場需要整治……”在王旭的代表履職本上記錄著無數個現場踩點情況、居民議事廳建議意見、走訪調查信息等等。多年來由王旭單獨及聯名提出建議、議案共22件,包括“關于加快前景北路臨時市場規范化建設的建議”、“關于向北延長前景路至順沙路的建議”、“關于建立老舊社區基礎設施應急維修預算資金的建議”、“西辛南區鐵路沿線環境臟亂需要治理的建議”、“關于整合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服務功能的建議”和“關于加強對物業公司監督管理”的建議,建議提出后均得到了有效回應。
王旭用行動詮釋了她的誓言,她把青春融入到社區居民中,她用行動彰顯了青年干部的社工風采。她帶著自己的信念和夢想,在社區基層這片天地上綻放出了屬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