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深圳:率先建立現代社會組織制度
深圳市民政局將圍繞充分發揮民政在社會建設中的骨干作用,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全面深化民政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改革創新,著力推動“服務民政、創新民政、陽光民政、法治民政、效率民政、數字民政”建設。
具體舉措可概括為5項改革,3項重點,1項保障。5項改革包括:第一,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率先建立現代社會組織管理體制;第二,基層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社區治理體制、社區服務模式、健全基層群眾自治;第三,養老產業體制改革,加快構建現代養老新格局;第四,社會工作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建立現代社工制度;第五,公益慈善體制改革,發展現代公益慈善事業。
3項重點包括健全基本民生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深化軍民融合式發展,創建新一輪全國雙擁模范城;加快民政法治化建設進程,大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1項保障是指提升專項社會事務管理水平及民政服務保障能力,打造一個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領導班子。(據《深圳特區報》)
福建:百家省級行業協會將摘“官帽子”
根據福建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福建省將在100家省級行業協會試點推進脫鉤改革,實行職能分離、機構分離、財務分離、人員管理分離。
據初步統計,福建全省共有行業協會商會3241家,其中省級403家、市縣兩級2838家。作為政府與市場、社會之間的紐帶,行業協會商會在為政府提供決策、服務企業發展、促進行業自律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著行政化色彩較濃、政社不分、責任不清等問題,特別是某些行業協會長期存在借用行政資源、依靠代行政府職能或憑借壟斷地位亂攤派、亂收費等行為,飽受社會詬病。(據中國社會組織網)
廣東:體育社會組織數量5年翻一番
“十二五”期間,廣東省各類體育組織數量迅速增長,截至2014年底,全省法人登記體育社會組織數量由“十一五”末期的1374個增至2938個,增幅達到113.8%,平均每萬人擁有體育社會組織數為0.28個。此外,1148個鄉鎮和436個街道都成立有1個以上的體育組織;農村(社區)全民健身晨晚練點近4萬個,健身氣功練習站440個;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16個、國家級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14個、全國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4個。
在降低準入門檻、允許一業多會的發展機遇引領下,2012年至2015年,新成立的廣東省五人足球協會、廣東省業余足球協會、廣東省民間足球促進會、廣東省全民健身促進會、廣東省高校體育舞蹈協會、廣東省風箏協會等省級體育社團,全部都由社會上的企業或個人直接到省民政廳登記注冊,完全打破了以往省級體育社團基本靠體育系統發起成立并運作的舊體制。(據《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