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3月21日, 廣州市舉辦第三屆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項目簽約儀式,并正式啟動勸募平臺。全市154個獲得資助的公益項目集體上線騰訊樂捐等互聯網籌款平臺,向公眾展示廣州優秀的公益項目,并籌集公益善款。
這是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首次上線勸募平臺,此平臺由廣州市民政部門和扶貧基金會聯手共建,將囊括騰訊樂捐等公益互聯網籌款平臺。中國扶貧基金會資源發展部主任丁亞冬說,上線勸募平臺的項目將由扶貧基金會認領,為其提供公募支持。
目前,大部分草根公益組織不具備公募資格。勸募平臺的上線,意味參與公益創投的草根NGO均能共享公募資格。由政府部門牽手,大型公募基金會支持,借助公益創投活動為NGO搭建公募渠道的廣州做法或許是地方政府扶助社會組織發展的創新嘗試。
廣州市同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下稱“同心中心”)是一家草根NGO,中心研究部助理總監馬驍認為,擴大籌資渠道對于機構發展而言十分重要。同心中心從去年開始參加公益創投,其項目主要為燒傷病人提供救助康復服務,項目經費主要來源創投資金和愛心人士捐贈,“如果能夠向公眾募集更多的善款,將能幫助到更多的燒傷病人”。
除了共享公募資格外,扶貧基金會還會借助自身多年積累下來的籌款經驗,幫助NGO進行網絡籌款,包括舉辦培訓和輔導,提升NGO諸如項目展示、籌款動員、捐贈反饋等能力。
籌款能力的提升是從化殘疾人康復養護服務中心項目主任劉思慧最為看重的。劉思慧的創投項目名叫“我去工作了”,主要是為廣州從化區的殘疾人提升職業技能培訓,幫助殘疾人找到工作。早前,他們已經了解互聯網籌款的優勢,但由于人力和經驗的不足,一直想做但做不了。“勸募平臺對我們幫助很大,相當于手把手教我們如何進行網絡籌款。”劉思慧說。
自2014年開始,廣州借助公益創投的形式扶持廣州社會組織的成長。過去兩年,廣州市政府累計投入資金3000萬元,撬動社會配套資金達2200萬元。今年,資助項目達到154個,資助金額由往屆的1500萬元提高到1850萬元。
除了項目和資金有所提升外,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還希望將影響力擴大到全省乃至全國。此次啟動勸募平臺,使廣州優秀的公益項目得以集體亮相在全國公眾面前,對于廣州的公益慈善事業而言亦是一次傳播和展示。
馬驍和劉思慧均不同程度地認為,這樣的傳播和展示機會對于項目的發展而言尤為重要。在她們看來,單個項目的展示無法引起大量的關注,而100多個項目集中展示、抱團籌款,則有望吸引大數量級的關注,“獲得更多的關注,有可能帶來更多的捐款,更多的捐款,意味著有更多的愛益人群”。
除了勸募平臺外,主辦方還引入多家基金會、媒體作為公益創投的合作方,為獲得資助的項目提升項目設計、網絡籌款、成效評估、財務管理、品牌傳播等方面的支持。主辦方希望更多地撬動跨部門的資源。
這被看作是借助政府、市場和社會組織的力量,推動地方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周如南將這種理念歸納為“1+1+1>3”,即通過政府、市場和社會組織協同參與社會治理,來打造公益創投的“廣州模式”。
廣州市民政局黨委委員、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王福軍表示,希望借助聯合勸募活動,爭取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支持各創投項目的落地實施,提升社會組織自我造血能力和社會影響力,通過“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三部門聯手推動廣州公益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