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9月15日,2017年樂天行動派年度公益盛典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舉行。中午1點,記者在簽到處領取紙質門票時發現,參加這個活動的人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年齡階段。記者在與他們的交談中還發現,有不少人是專程從外地趕來,想要一睹演講嘉賓的風采。
什么樣的活動如此有吸引力?
“樂天行動派(Impatient Optimists)”一詞最初來自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夫婦,是他們對所有面對挑戰不言放棄、樂天行動、創變未來的人們的描繪。他們堅信并且倡導,樂天行動派越多,行動越積極有效,我們的世界就能取得越大的進步。
此次樂天行動派年度盛典由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主辦,并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合發起,來自聯合國、商界、教育界、科技界、演藝界等眾多公益先鋒參與,共同探討如何通過跨界合作推動公益事業的發展。活動希望向大眾傳遞積極向上的精神,激勵更多人從身邊做起,投身公益事業。這也是兩大機構自2011年起,連續第六次攜手舉辦年度大型公益活動。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一諾談道:“過去20多年間,全球在抗擊貧困和疾病的進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進步,貧困人口和兒童死亡人數都成功減半,而中國是這一進步的最大貢獻者之一。隨著中國公益慈善行業的蓬勃發展,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對全球議題的關注和支持與日俱增。”
活動正式開始前,比爾·蓋茨通過視頻發來了他對參會觀眾的感謝。確實,社會化媒體的迅速發展和普及,不僅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也為公益組織提供了高效、多元、低成本的傳播工具,降低了公益項目運營和參與的成本,提高了公益組織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更促進了公益理念和實踐的變革。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文靄潔(Agi Veres)也談道,盡管人類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仍面臨很多障礙。文靄潔說:“創新者、民間社團和國際組織應該攜手并進,向著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邁進,腳踏實地實施相關項目和政策,分享世界的好消息,共同創造可持續而具有包容性的未來。”
對于如何通過創新推動公益事業發展的話題,創益傳媒聯合發起人何雪峰、免費午餐和e農計劃發起人鄧飛、京東集團社會責任總監兼京東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馬麗波和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第六任會長錢曉華分享了他們如何用創新思維和方法,幫助更多人過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
免費午餐走出國門落地非洲,并且在國外成立基金會進行募款;京東公益物資募捐平臺利用自身業務核心優勢,讓一鍵公益成為可能,影響近2億人群;阿拉善SEE通過推廣沙漠小米、種梭梭樹等措施,既有效解決了發展農業和保護地下水資源的矛盾,也向數億人推廣了環保理念……公益創新不再是空談,而是實實在在成為普通人可以感知、可以參與的事情。
當然,公益也不局限于這些傳統的領域。此次大會涉及的另一個熱點話題是人工智能給人類未來生活帶來的變化。未來事務管理局局長姬少亭、鋼琴藝術家孔祥東、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柳甄、騰訊研究院副院長兼騰訊基金會副秘書長孟昭莉、中山大學人機互聯實驗室主任翟振明教授等分享了他們在深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后得出的敏銳洞察,以及AI對藝術、傳媒和公益等方面的影響。
此外,明日中國基金會聯席CMO兼明日醒醒執行長阿培、BottleDream首席內容官范文昊、北辰青年創始人CEO宋超、奧北環保創始人汪劍超、益橋中國創始人王賽、音畫夢想創始人兼理事長張碧巍等青年公益人分享了他們各自的公益實踐和夢想。
他們的故事中有心酸也有自豪,但他們最終戰勝了困難,并由此走上公益道路,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比如患有一種罕見疾病的阿陪。
她的癥狀就是特別愛睡覺,而這是她完全控制不了的。后來她才得知,她患的這種病叫narcolepsy(發作性睡病),而國內幾乎沒有人認識這種病。
為了增加曝光度,阿培想出了各種辦法,甚至還報名參加了《非誠勿擾》。
2015年年初,阿培開始了自己的公益倡導之路,并于2016年年底辭職全職公益,并發起了#我請你睡覺#公益行動。2016年8月,阿培與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共同發起發作性睡病項目,希望對患有此病的“覺主”提供更多的幫助。2017年年初,阿培帶領團隊加入明日公益,并成立“明日醒醒”項目。
正如李一諾所說,她期待通過這樣的活動,激勵更多人加入,成為一名真正的“樂天行動派”,并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為解決依然困擾數十億人的貧困和疾病問題創造新工具、新方法、新模式,為實現人類共同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更大的貢獻。
■ 本報記者 皮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