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會賢
截至4月20日,中國社會組織網對民政部注冊的200余家基金會中的184家(99家非公募、85家公募)的2017年度工作報告進行了公布。《公益時報》對該184家基金會2015~2017連續三年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其發展現狀,以期窺此一斑而見基金會行業發展全貌。
超四成非公募基金會
未被認定為慈善組織
2017年,在列入統計的99家非公募基金會中,有43家尚未被認定為慈善組織。
在列入統計的85家公募基金會中,既沒有被認定為慈善組織、同時也沒有取得公開募捐資格證書的有15家,另有4家只獲得了慈善組織認定,但沒有取得公開募捐資格證書。
在這其中,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較為特殊,在2016年成立后即被認定為慈善組織并獲得了公募資格。《慈善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依法登記滿二年的慈善組織,可以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公開募捐資格。但同時還附加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自登記之日起可以公開募捐的基金會和社會團體,由民政部門直接發給公開募捐資格證書”。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獲得公募資格,所依據的即是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中的相關規定。
過半公募基金會公開募捐
收入為0
2017年,在基金會年報“公開募捐情況”一欄中,45家(53%)公募基金會數值為“0”,其中成立時間在2004年之前的有34家,1990年及以前成立的13家。
另外,《公益時報》記者發現,存在有基金會取得了公開募捐收入,但并非以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途徑獲得的情況。(填報了“公開募捐收入”,但并未開展公開募捐活動。)
捐贈收入方面,2017年度捐贈收入最高的10位分別是中華慈善總會(民政部門官網顯示所屬社會組織類型為基金會)、中國癌癥基金會、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前三家2017年度捐贈收入均超過10億元;3至10名的數據則非常接近,年度捐贈收入在4.7億元至6.5億之間。
對比三年的數據,在公募基金會中,51家基金會2017年度總收入高于2016年,其中34家(40%)連續兩年總收入持續上升。
非公募基金會投資理財
比例更高
2017年度,有50家(59%)公募基金會的投資收益欄不是空白,另外35家投資收益為0(或未進行投資)。投資收益最高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的5235萬元,在1000萬以上的共有9家有兩家基金會投資收益為負數,分別是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非公募基金會中,69家(70%)有投資收益,其中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收益為負數,這已經是該基金會連續第二年投入收益為負。投資收益最高的是清華大學基金會的3.15億元,投資收益過億的還有河仁慈善基金會、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將范圍擴大到收益1000萬元以上則有12家,其中仍有6家,一半為大學基金會。
可以看到,非公募基金會對投資理財更有積極性,也有更多資金可以用于投資理財。2015年成立的中天愛心慈善基金會在年報中曾這樣寫道:“理財是基金會實現“可持續”的重要手段之一,2016年,基金會初涉理財,還沒獲得很好的收益。2017年基金會將加大對理財工作的研究和投入,爭取可持續發展。”
公募基金會獲政府補助更多
在獲得政府補助方面,公募基金會明顯占優勢。2017年,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募基金會有27家(32%),除去行政職能較強的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19.94億元)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16.08億元),拿到最高政府補助的是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的3億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其次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獲得2.15億元彩票公益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也獲得1.52億元政府補助。2015~2017年連續三年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募基金會有20家,接近總數的1/4。
非公募基金會方面,2017年獲得政府補助的有9家,占總數的9%。金額上,最高的是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的300萬元。而連續三年獲得政府補助的只有2家,分別是重慶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和魯迅文化基金會。
非公募基金會公益支出
總體上漲
2017年,非公募基金會中公益支出超過1億元的有11家,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以8.79億元居首。59家非公募基金會(60%)公益支出比2016年上漲,其中30家(30%)連續兩年上漲。
約六成基金會存在往來捐贈
根據年報中“來自其他基金會的捐贈”、“重大公益項目大額支付對象”等內容,經粗略、保守統計,184家基金會中,有106家(57%)存在往來捐贈。
基金會之間往來捐贈的大致流向如下:
企業基金會是凈流出的一方,一般捐向大型公募基金會、名人基金會、高校基金會等;高校基金會是凈流入的一方,這一類基金會的資金使用一般只服務于本校;行業專業性非常強的基金會,因與其他基金會關聯不多,往來捐贈是最少的;往來捐贈的多少與基金會活躍度成正比。
專項基金數量最多:1074個
超半數(45家)公募基金會都設立了專項基金,從基金數量來看,最多的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87個。專項基金數量多少與捐贈收入雖無必然聯系,但總體看來,仍呈現較弱的正相關。
非公募基金會中設立專項基金的相對較少,只有20家設立了專項基金,但是數量最多的這家卻超出常態——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2017年的專項基金數量為1074個、2016年861個、2015年741個,這些基金以獎助學金、學科建設、校園建設等為主。
■ 本報記者 王會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