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劉興
■ 見習記者 劉興
從2008年中國志愿服務元年算起,志愿服務在我國已走過10年歷程。其間,從2012年開始,專業志愿服務開始嶄露頭角。
2017年,《志愿服務條例》正式實施,明確提出“國家鼓勵和支持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成立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專業志愿服務活動,鼓勵和支持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志愿者提供專業志愿服務”,專業志愿服務由此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期。
中國慈善發展藍皮書的志愿服務指數調研(2013年~2017年)發現:參與專業志愿服務的志愿者占全部志愿者的比率,從2013年的1%提升到2017年的21.7%,專業志愿服務在我國的上升趨勢格外明顯。
如果說互聯網是從技術層面為公益行業帶來了巨大變革,那么,專業志愿服務則是從人為層面為公益行業創造了全新價值。
《中國專業志愿服務發展報告(2018)》顯示,在2017年約有1400多萬名活躍志愿者,通過公益組織參與了專業志愿服務,他們為社會提供服務時間4億多小時,相當于為社會部門提供近22萬名全職專業人員無償服務一年,貢獻公平市場服務價值約650億元。
前不久,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惠澤人公益發展中心等共同在河北固安舉辦了全球專業志愿聯盟第四屆亞太區峰會。與會專家均表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黨的十九大報告以及去年頒布的《志愿服務條例》都賦予了專業志愿服務新的方向、新的目標和新的使命,專業志愿服務發展空間廣闊,未來可期。
專業志愿服務正以其特有的能量,為今天的公益行業帶來全新的創想圖景。
固安志愿者用專業技能為孩子們提供服務(受訪者供圖)
【新動能】
在公益領域日益強調規模化、高效化的今天,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帶來的新業態、新模式,不僅改變了人們對公益的傳統認知,也賦予公益全新的動能,這是不爭的事實。與此同時,在公益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中,專業志愿服務也展現出巨大潛力。
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指出,相比于常規志愿服務,專業志愿服務在推動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及提升社會影響力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比如農村電商培訓項目,過去三年,我們聯合一批專業志愿者對全國7個省的12000個村展開了電商培訓,電商培訓的成功率達到70%以上。”湯敏表示。
一直以來,公益領域的農村電商培訓項目數不勝數,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友成又是如何做到70%成功率的?湯敏表示:“我們在進行基礎培訓之后,還要展開三個月到半年的伴隨式培訓。志愿者與接受培訓的電商通過不斷互動,隨時傳授一些新的專業知識,由他們伴隨年輕的電商共同成長,這一創新舉動對培訓成功至關重要。”
正是得益于對專業志愿服務的潛力挖掘、方法優化,友成基金會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專業志愿服務模式,并開始了橫向輸出的進程,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鄉村醫生培訓計劃、農民工工匠培訓計劃……隨之有序展開。
不僅在傳統領域的潛能得到釋放,專業志愿服務在新興領域也迸發出新的活力。比如社會價值投資聯盟的義利99項目,這是專業志愿服務破天荒地向金融領域展開滲透——對A股上市公司展開社會價值評估,僅在2018年,就有來自中外的99位專家、53家機構、35位專業大學生為項目提供了專業志愿服務。強大的專業志愿服務力量為項目創造了4項全球首例,首次建成上市公司社會價值評估模型、首次發布“義利99”排行榜、首次編制了社會價值股票指數、首次發布上市公司社會價值評級,影響力可謂空前。
專業志愿服務還為城市更新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本。以固安新城為例,伴隨固安產業新城建設,與之高效匹配的一套志愿服務模式也隨之而生,并演化為志愿之城、志愿大學、志愿固安專項基金有機融合的“一城、一校、一基金”發展脈絡,為打造專業志愿服務的長效運營機制,實現新城可持續發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專業志愿服務還為滿足個性需求創造了無限可能。淘寶的四個“店小二”通過專業特長,對信息頁面進行無障礙優化改造,最終實現1.6萬視障人士開店,27萬視障人士享受了購物樂趣,改變了1300萬人的購物不便,而這四個小伙伴的初衷僅僅是緣于一個盲人商家向客服的吐槽。由此可見,實現個別需求向共性需求轉化,也是專業志愿服務帶給我們的啟示。
此外,專業志愿服務在促進中外交流、央企“走出去”層面也是一展作為。“國際(斯里蘭卡)太極培訓專業志愿服務”項目,為中國國術在斯里蘭卡的推廣拓展了宣傳渠道,促進了兩國文化交流;中國電建“走出去”通過海外志愿服務行動,發揮企業工程規劃、技術專長,為企業與屬地共贏做出新的探索。
顯然,今天的專業志愿服務,正在從傳統公益升級、橫向領域拓展、縱向需求深化等各個層面,為公益動能轉換繪就全新的坐標圖。
【新主張】
為了更好地釋放專業志愿服務的公益潛能,與會期間,業內人士紛紛發表見解主張,力求為專業志愿服務營造更好的發展空間。
以往,專業志愿服務的崗位匹配和運營方式略顯粗放,這讓專業志愿服務的價值大打折扣。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秘書長零慧認為,要讓專業志愿者更好地發揮專長,公益組織先要提升專業管理能力。
“前期要甄別受助者需求和志愿者動機,與專業志愿者達成價值認同。后期要實現專業志愿者能力與項目精準匹配,最大化發揮志愿者專長。”零慧如是說道,“這個道理很簡單,比如用到央視主持人做志愿者,那么你的燈服化道效乃至臺詞的撰寫都要準確到位,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出他的主持能力。”
友成基金會的“青椒計劃”,就是力求做到項目的每個環節都匹配專業志愿者最擅長的技能。來自北師大和華師大的專家只做他們最擅長的課程設計,課程助教則由互聯網素養高、一線經驗豐富的優秀學員擔任,采用的平臺是最專業技術平臺——滬江網旗下的實時教育互動軟件CCtalk。
即使在同一環節,也力求匹配精準。比如課程設計環節,北師大教育學部的老師做課程研發,而華師大老師則做其更擅長的課程微認證設計。青椒計劃實施一年來,直接受益人有51128名鄉村教師,間接受益人超過100萬名鄉村學校的學生。
在公益組織提升專業能力的同時,志愿者的專業能力培養也是行業關注的焦點所在。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北京惠澤人公益發展中心創始人翟雁表示,專業志愿服務由早期個人服務個人的C2C模式,到組織化幫扶的B2C模式,已經發展成今天的B2B智慧型服務模式,這對人才的需求格外強烈。為此,由惠澤人志愿服務中心發起,聯合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固安華夏志愿服務會共同創辦了i志愿大學,開展志愿服務教育。
“我們的使命就是培養具有專業精神的責任領袖,讓一部分人先志愿起來,最終實現人人樂于志愿的美好社會。”翟雁說。
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黃浩明也認為,今天的專業志愿服務領域急需培養核心人才,使其具備五種能力:創新能力、組織的自理能力、協調能力,合作執行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企業公民委員會副會長兼總干事張少平表示,專業化是未來社會對志愿服務的必然要求,不僅公益組織要提高專業化、科學化水平,專業志愿者更需要提升素質、技能等綜合水平。
他認為,在專業化之外,規范化、精準化對專業志愿未來發展也尤為必要:要規范志愿者的招募、審核、培訓、調配、評估等志愿服務流程,并根據志愿者的專長、服務意向、服務區域、服務時間等進行分類,完善志愿服務管理機制。同時,利用互聯網、智能化的智慧管理模式,讓社會和志愿者快捷有效地認購志愿項目和參與公益活動,實現精準菜單式志愿服務。
“我們要未雨綢繆,以規范、專業、精準的專業志愿服務適應未來社會,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張少平說。
【新生態】
新動能挖掘、專業能力提升、核心人才培養,這些話題的最終指向,則是專業志愿服務的生態建設。構建健康可持續的專業志愿服務生態,已是業界廣泛共識。
黃浩明表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專業志愿服務生態雛形已經顯現,平臺、信任、標準、機制、人才等生態支柱體系都在有序建構。
他指出,在生態構建過程中,機制建設和分類管理是關鍵所在。在他看來,機制建設有四種模式:政府主導,社會組織資助;社會組織主導,政府支持;企業主導,政府和社會組織配套;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共治。分類管理則可采取3+1模式:一是成立專業志愿服務組織聯合會,倡導理念,制定標準;二是成立專業志愿服務機構,比如專門針對環保、兒童、老人等的社會組織;三是建立社區組織。此外,還要建立健全支持機構,包括研究機構、智庫、媒體、政策支持機構等。
專業志愿服務的快速發展態勢,促使其生態建設也開始了提速進程。以標準建設為例,峰會發布的《中國專業志愿服務基線標準》,是3.0版標準。1.0版標準建設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直至2015年才正式發布,用時10年;2.0版去年發布,用時2年;在經過不斷實踐和優化,由2.0升級到今天的3.0版,僅僅用時1年,其提速之快由此可見一斑。
再以平臺建設為例,阿里“碼上公益”平臺,2017年10月對外發布后,僅僅一年,就有2000多名愛心極客注冊成為志愿者,112家公益機構入駐,專業志愿服務時長達到2038小時,間接受益人達到2000多萬。“螞蟻公益設計”平臺同樣是僅僅一年,就有3600多人注冊成為螞蟻公益設計師,涵蓋了工業設計、平面設計、插畫設計、環境藝術、視覺設計等各個專業領域,對接各類公益項目。
面對日新月異的生態環境,如何進一步推進企業專業志愿服務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張少平認為:一是建全激勵機制,要定期表彰和逐級推薦,建立專業志愿服務工時檔案等。二是完善活動組織,使專業志愿服務活動有序開展、不斷創新。三是加強組織培訓,企業公民委員會正計劃對企業專業志愿者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和認證。四是促進廣泛參與,創新動員方式,增進價值認同,擴大志愿服務的影響力。五是注重工作協同,通過科學組織,整合資源,共享經驗和成果,提升專業志愿服務價值。
新動能,新主張,新生態,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今天的專業志愿服務正在空前機遇中提速前行,也將正能量的傳遞加速推進。其不斷呈現的價值創舉,不斷繪就的公益藍圖,也讓人們對專業志愿服務的未來充滿了想象空間。